- 索 引 号: SM06130-1100-2024-00004
- 备注/文号: 泉政〔2024〕12号
- 发布机构: 宁化县泉上镇人民政府
- 公文生成日期: 2024-03-25
各村(居),镇直有关单位:
为切实做好我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市、县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防治方案。
一、根据我镇地质灾害调查实际情况,将泉上镇2024年度地质灾害的重点防治工作确定为:
1、重点区域是本报告预测的地质灾害较易发区。
2、重中之重为8个高陡边坡点的汛期巡查工作。
3、重点防范期为4月-10月。
二、高陡边坡点防治分级方案
本镇重要地质高陡边坡点8个,按明白卡和避险卡的具体内容结合分期防治,详情见表1。
表1
泉上镇地质高陡边坡防治分期表
镇 |
地 质 高 陡 边 坡 点 |
|||
泉上 |
点数 |
近期防治 高陡边坡点 |
中期防治 高陡边坡点 |
远期防治 一般点 |
|
8 |
080、909、916、918、919、920、921、926 |
|
|
合计 |
8 |
|
|
|
备注 |
1、表内均为地质灾害点统一编号后三位数的简写,如350424010080号则简写成080。 2、凡是列入近期防治的8个高陡边坡点,均要求在汛期连续强降雨或暴雨时段(>50mm)要及时通知到位进行监测避让;所在地质高陡边坡点在汛期每月(4-10月)组织1-2次动态监测、巡查。 3、防灾通知按省级气象部门和自然资源部门联合发布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执行。 |
三、监测方案
对危害性重要地质灾害点进行监测,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防治工作。本方案选的对危害性重要地质害点方案,主要包括建立监测对象、监测方法、监测频率、监测成果分析等。
1、监测对象
监测对象目前选定8个较重要高陡边坡野外调查控制性记录点。
2、监测方法
(1)潜在滑坡崩塌监测方法。采用裂缝位移测量方法,主要有设桩监测和设尺监测两种方法。监测位置选在滑坡主滑动方向的后缘,在滑坡后缘裂缝两侧设立木桩来测量裂缝的位移变化情况,且对异常情况如产生新的裂缝,鼓丘或某处出现渗冒浑砂水等现象进行记录。
(2)泥石流监测方法。在降雨量(一般达200-300mm左右)较大时,沟谷附近有堆积物或矿山残渣弃土堆积等可能形成泥石流危害的区域,对沟谷水流量进行目视监测,如出现水流量急速增长,且伴有异常响声,则可能发生泥石流。
(3)地面塌陷监测方法。主要对地面或房屋出现变形、水位出现异常升降变化等现象进行监测记录,主要方法有贴片监测和砂浆糊壁监测等。
3、监测频率
监测频率包括监测次数和间隔时间:监测人在正常每月监测一次,时间统一规定为每月1日;汛期(4-10月)规定每月监测三次,时间统一规定在每月5日、15日、25日三天;在暴雨期间则应每天24小时值班监测,特别是过程暴雨量达50mm以上,应进行加密监测,监测人把监测情况上报镇和上级主管部门。
4、监测成果分析
每次监测成果按县自然资源局统一制定的表格,认真做好记录,每月30日统一报县自然资源局,遇紧急特殊情况时要及时上报防治办公室(县自然资源局),为地质灾害发展趋势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5、定期检查工作
要明确各自职责,制定定期检查制度。专项检查内容包括:
(1)高陡边坡点的警示标志设置情况;
(2)紧急情况群众应急转移方案制定落实情况;
(3)已发生滑坡地段的值班、监测、防御情况;
(4)水库、矿山等危险地段的防汛备汛及除险加固情况等。
五、应急方案
高陡边坡点应急是为了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而采取的不同于正常工作程序的紧急防灾和抢险行动。
1、灾前预报
灾前预报包括高陡边坡点灾前预警和临灾预报。各危害性地质灾害监测应选定临灾前的预警信号,及时通知灾区群众进入应急状态。
2、临灾应急
接地质灾害预报后,即可宣布预报区进行临灾应急期。镇地灾防治领导小组除加强灾区灾情监测外,应及时组织灾区人民和财产按已选定的路线进行转移,应尽量避免人员伤亡事故发生,要求有关部门对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督促检查抢险救灾的准备工作。
3、抢险救灾
地质灾害发生后,地灾防治领导小组应立即深入现场按既定方案指挥抢险救灾工作。自然资源所要查明灾害类型、范围、规模,发展趋势,圈定危险地段,加强监测,参与抢险救灾;抢险救灾队伍要迅速进入现场,抢救受灾人员;公安派出所、财政所、民政办、村建站、卫生院等有关部门也应及时做好伤员救治,安置抚恤;交通、通讯、安全保卫等应做好急需工作。
六、方案实施措施
(一)行政管理措施
1、成立镇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镇党政办、自然资源所、财政所、民政办、水电工作站、村建站、公安派出所、林业站、农技站、卫生院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见附件1)。
2、镇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自然资源所,由自然资源所负责人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和落实全镇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工作。
3、制定适合我镇的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制度,开展地质灾害宣传普及教育工作。
4、建立主要负责人对本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不懈地做好各项防灾工作。
(二)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群防群测预报网络
贯彻“以人为本”,建立地质灾害群防群测网络,是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环节。将地质灾害群防群测任务分解到镇、村两级,明确具体监测人(受威胁对象)和监督单位责任人(村主任或书记),建立完善的群专结合和群防群测网络体系。
(三)资金保证措施
镇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列入年度计划和预算,确保地质灾害监测、应急调查和治理经费到位。
(四)严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
镇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自然资源所及其他有关部门进入汛期时要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险性巡查制度、汛期值班制度、灾情迅报制度。
(五)抢险救灾措施
为确保地质灾害防灾救灾工作顺利进行,避免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到最低程度,当地质灾害发生后,各地质灾害防治单位职责如下:
1、镇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迅速贯彻省、市、县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指令,领导和部署地质灾害临灾应急工作。当灾情发生后,及时派人掌握灾情,情况紧急时调动应急分队进行抢救性工作。根据灾情发展趋势汇报,指挥灾民安置和应急抢险工作,协调调集各种救灾物资供应。
2、镇领导小组办公室:处理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的日常事务;协调、监督各部门的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及时收集、汇总灾情以及抢险、救灾、恢复生产、灾民安置、善后处理等情况及时上报。组织灾害损失评估。
3、应急分队:在汛前组织15-20名精兵干将,培训地质灾害,防灾救险的基本知识;实施快速反应,当出现异常情况时,每天24小时都能保证随时出去赶到灾区快速抢救遇难人员,抢修重要工程设施和保证生命线工程的迅速恢复畅通。
4、医疗、卫生救护:由卫生院牵头。组织医疗、防疫队伍进入灾区;抢救医治伤病员;控制疫情;组织转运伤病员;负责采购、储运和调配药品。
5、物资保障:由财政所负责牵头。负责防灾救灾物资的采购、储运和调拨工作。
6、生活安置:由民政办牵头。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解决衣、食、住问题;协助做好抢救、医治、转移伤病员等工作;负责灾情了解和灾后救济工作。
7、灾情调查:自然资源所会同相关部门负责对灾害统计调查和灾害损失评估。
8、治安消防:由公安派出所牵头。负责灾区治安保卫、消防和发生火灾、交通管制等工作;打击各种扰乱社会治安的不法行为,保护国家资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9、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协同牵头单位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泉上镇人民政府
2024年3月25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