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 引 号: SM06127-1700-2024-00031
- 备注/文号: 翠党政办〔2024〕40号
- 发布机构: 宁化县翠江镇人民政府
- 公文生成日期: 2024-12-16
为贯彻落实上级关于非洲大蜗牛防治工作的批示和部署要求,全面推进我镇非洲大蜗牛防控工作,有效遏制非洲大蜗牛在我镇入侵扩散。根据《宁化县农业农村局等六部门关于印发<宁化县非洲大蜗牛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宁农综〔2024〕83号)文件精神要求,制定《翠江镇非洲大蜗牛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现将该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翠江镇党政办公室
2024年12月16日
翠江镇非洲大蜗牛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
非洲大蜗牛2003年被列入首批入侵中国的16种外来物种,2022年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将其列入《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近年来,非洲大蜗牛在我省部分区域存在蔓延趋势,严重威胁当地生态平衡,为防止非洲大蜗牛入侵我镇并蔓延,决定在全镇范围内统一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现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按照联防联控、边防边治、全民参与的原则,进一步加强非洲大蜗牛防治,通过摸清发生现状、集中防控灭除、强化监测预警、加强培训指导等措施,有效遏制非洲大蜗牛在我镇入侵扩散。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联防联控机制。按照《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福建省进一步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等要求,各村(社区)应强化农田、果园、森林、草原、湿地、公园绿地、住宅小区等区域非洲大蜗牛入侵防控,压实部门责任,聚焦重点地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统筹协调推进。
(二)全面调查摸清现状。为进一步摸清我镇非洲大蜗牛入侵状况和发生趋势,各村(社区)可结合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日常巡查等工作,全面排查农田、果园、森林、草原、湿地、公园绿地、住宅小区等区域,摸清其分布范围、发生频次、危害程度等,构建非洲大蜗牛入侵信息数据库。
(三)组织专项灭除行动。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边摸边除”的原则,根据非洲大蜗牛生长特性,在重点发生区域,以村(社区)为单位,结合“清洁家园”、志愿服务等各类活动,开展集中灭除行动。在5月-6月,开展集中灭螺行动,做到“发现一只、铲除一窝”;在11月-12月,开展集中清除栖息场所行动,减少非洲大蜗牛的栖息地,确保行动取得实效。
(四)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各村(社区)要组织开展常态化监测,建立非洲大蜗牛等外来入侵物种监测制度,构建全镇监测网络。防控协调机制成员单位要加强部门监测信息共享,在非洲大蜗牛的活跃期、休眠期前,定期分析研判发生、扩散趋势,评估危害风险,及时发布预警预报,提出应对措施,指导开展防控。
(五)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各村(社区)要加强非洲大蜗牛等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宣传教育与科学普及,充分利用广播、微信、抖音等媒体做好宣传,增强公众认识和防控意识,为我镇防控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组织开展专项培训,对灭除非洲大蜗牛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指导,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科学处置能力。
(六)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为建立非洲大蜗牛等外来入侵物种日常监管机制,各村(社区)要加强网格化巡查管理,通过公布举报电话等方式,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切实推进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不断提升外来入侵物种综合防控能力和长效治理水平。
四、组织保障
(一)建立联动机制。各村(社区)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非洲大蜗牛防控协调机制,组织本区域本领域非洲大蜗牛专项整治行动,督促指导行动任务落实,协调解决攻坚行动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各防控协调机制成员单位要加强部门联系,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实现涉及部门全覆盖、排查区域全覆盖、专项清除无死角,打好此次清除非洲大蜗牛攻坚战。
(二)压实工作责任。各村(社区)要按照职责分工,成立工作专班,出台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确保措施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对因工作落实不力,造成大面积集中爆发的,将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
(三)强化要素保障。各村(社区)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非洲大蜗牛防控技术指导意见》(附件1),加强非洲大蜗牛处置技术指导,综合采取各类措施,科学精准防控。在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域禁用化学防控措施,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四)加强信息报送。按照省市县工作要求,各村(社区)、各防控协调机制成员单位要形成专项行动总结,内容包括:实施情况、取得成效、经验做法、存在问题等。同时,要安排专人负责信息收集,将《非洲大蜗牛专项整治行动进展情况汇总表》(附件3)电子版盖章扫描件,于2025年1月2日前一并报送至镇农技站。
附件:1.翠江镇非洲大蜗牛专项整治工作专班
2.非洲大蜗牛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3.非洲大蜗牛防控宣传标语
4.非洲大蜗牛专项整治行动进展情况汇总表
附件1
翠江镇非洲大蜗牛专项整治工作专班
组 长:肖谢斌 翠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刘贤富 镇政府副镇长
丁明校 镇政府副镇长
陈 荣 镇综合执法大队主任
成 员:刘蔚文 镇团委书记、党政办副主任
蔡永松 镇财政所所长
罗玉贵 镇农技(水利)站站长
张晨浩 镇环保站负责人
张永根 镇村建站长
邱县容 翠江畜牧站站长
吴逊怡 翠江林业站站长
张文丽 红卫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谢华松 中山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陈新平 双虹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高红林 小溪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邱晓蓉 中山社区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罗小林 双虹社区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邓菊香 小溪社区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杨志莹 红卫社区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赖菊秀 北山社区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周红珠 南街社区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张芳梅 朝阳社区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廖云霞 城西社区党支部书记、村主任
工作专班下设办公室,由罗玉贵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镇农技站,联系电话:6835366。
附件2
非洲大蜗牛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非洲大蜗牛(Achatina fulica Bowdich)(又名褐云玛瑙螺、非洲巨螺、菜螺、花螺等),隶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柄眼目(Stylommatophora)、玛瑙螺科(Achatinidae)、玛瑙螺属(Achatina),原产于非洲东部沿岸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奔巴岛,马达加斯加岛一带。随着引种需求,已扩散至北美洲、南美洲、非洲、亚洲的60多个国家。现为世界性的检疫有害螺类,主要危害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园林绿化植物和农林作物。20世纪30年代发现于我国福建地区。200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外来入侵物种专家委员会将非洲大蜗牛列为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2003年,生态环境部将其列入《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为首批入侵中国的16种外来物种之一。2022年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将其列入《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目前主要分布于我国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以及港澳台等地区。
一、主要识别特征
非洲大蜗牛是一种中大型的陆生蜗牛,外壳较厚,有光泽,成体壳长一般为5-10cm,最大可超过20cm,外壳通常呈红棕色,有淡黄色的垂直斑点,但颜色因环境条件和饮食而异,浅咖啡色较为常见。非洲大蜗牛有7-9个螺层,整个螺壳呈圆锥状,壳顶尖,体螺层膨大,高度约占其壳高的3/4,螺层间缝合线较深;壳口呈卵圆形,其可将整个身体缩入壳内。卵椭圆形,色泽乳白或淡青色,卵壳富含碳酸钙,长4.5-7.0mm,宽4.0-5.0mm。
二、生态和繁殖习性
非洲大蜗牛喜群居,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潮湿温热地带,栖息于阴暗潮湿的草丛、菜园、果园、农田、林地、房屋墙角等隐蔽处,也多出现在腐殖质多而疏松的土壤表层、乱石和枯草堆下。喜欢昼伏夜出,常天黑后活动,午夜前达
到活动高峰期,次日凌晨返回原栖所或就近隐藏。幼螺主要
取食动植物残体、地衣、藻类和真菌等,成螺则一般取食瓜果蔬菜叶以及真菌等,每日摄食量最高达到自身重量的1/2。非洲大蜗牛雌雄同体,异体交配,繁殖能力强。在我国南方,非洲大蜗牛平均寿命5-6年,每年可产卵4次,一生可产卵6000多粒。
三、主要危害
(一)危害农林业生产。非洲大蜗牛摄食能力强、食量大,主要危害瓜果蔬菜、园林绿化植物等,对入侵地农业、林业
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危害。
(二)破坏生物多样性。非洲大蜗牛的入侵也会使入侵地的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甚至改变入侵地的作物种植种类和软体动物种群结构。
(三)威胁人类健康。非洲大蜗牛是人畜共患寄生虫(包括线虫和吸虫等病原体)的中间寄主,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等疾病的风险较高,对人类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四、主要防控策略与措施
(一)农业防治。清除田间及周边杂草、垃圾堆、乱石堆等非洲大蜗牛藏匿与繁衍的环境,减少非洲大蜗牛密度;越冬前整治可降低翌年非洲大蜗牛基数。
(二)物理防治。可利用非洲大蜗牛个体大、爬行缓慢的特点,在夜间、清晨或雷雨后蜗牛觅食时或者在其交配季节进行人工捕捉,人工捡拾后应及时洗手,若皮肤有破损应做好防护避免直接接触;也可在非洲大蜗牛可能隐藏的地方,投放青菜等食物进行诱集,到晚上再进行定点查捕。
(三)化学防治。目前常用的药物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机磷、梅塔、巴丹、贝螺杀、密达等,直接撒施或兑水喷雾,也可将其制成毒饵进行诱杀,施药时宜选择晴天,傍晚施用效果较好。用硫酸铜溶液和盐水浸泡杀死非洲大蜗牛的卵和幼虫。或在晚上非洲大蜗牛爬出觅食时用生石灰粉撒施进行毒杀,每平方米生石灰用量200g。此外,也可撒施食盐对非洲大蜗牛进行脱水处理。
(四)检疫防治。加强口岸检疫、国内蔬菜和绿化苗木调运检疫监管,截断非洲大蜗牛传入。对检疫出的非洲大蜗牛,可用溴甲烷在21℃以下熏蒸24h。
附件3
非洲大蜗牛防控宣传标语
1.非洲大蜗牛,防控从我做起,保护家园,人人有责!
2.远离非洲大蜗牛,保护生态环境,共创美好未来!
3.非洲大蜗牛防控,人人参与,家家行动!
4.非洲大蜗牛,防控知识记心间,共同守护绿色家园!
5.非洲大蜗牛防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6.非洲大蜗牛防控,人人有责,家家参与,共同守护绿色家园!
附件4
非洲大蜗牛专项整治行动进展情况汇总表
填报单位(盖章): 填表人: 电话: 填报日期:
项 目 |
行 动 进 展 情 况 |
组织部署 |
专题部署( )场,参与( )人次。 |
宣传培训 |
1.组织开展非洲大蜗牛科普宣传活动( )场,( )人次参与;专题培训( )场,( )人次参与。 2.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方式宣传报道( )次;张贴宣传标语、海报、横幅( )张,发放宣传材 料( )份,推送宣传短信、微信信息( )条。 3.其他科普宣传情况。 |
排查情况 |
组织排查( )次、出动人员( )人次;累计排查( )个街道、乡镇,( )个村居;发现非洲大蜗牛( )处。 |
清除情况 |
针对排查发现的蜗牛聚集点,已完成清除( )处、清除重量( )斤。 |
其他 |
典型经验做法等 |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