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 引 号: SM06200-0300-2025-00003
- 备注/文号:
- 发布机构: 宁化县信访局
- 公文生成日期: 2025-01-08
2024年,宁化县信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关于信访维稳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信访工作条例》,持续加快信访工作法治化进程,全县社会大局总体安定稳定。2024年以来,全县网上信访总量525件,同比下降36.44%,接待来访群众190批806人次,同比下降31.65%,按期办结率100%、及时受理率100%、一次性化解率98.93%、群众参评率89.35%、群众满意率95.36%,2024年2月获评“2023年度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
一、2024年全县信访工作的主要成效和亮点
(一)聚焦前端防治,推进预防法治化。一是深化领导接访下访制度。健全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机制,变群众上访为干部接访、下访,及时发现解决信访群众的实际困难,防止矛盾激化,减少信访上行。2024年,全县处级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156批463人次,县领导签批52件次,现场处置问题34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二是深化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县、乡(镇)两级定期召开信访联席会议,总结工作、研判形势,协调解决疑难问题,高位推动积案化解,对苗头性、倾向性信访问题,靠前处置、提早介入。2024年,县乡共召开信访工作联席会议66次,协调信访事项125件,督查督办32件信访问题,化解258起矛盾纠纷。三是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县乡(镇)两级实行信访矛盾纠纷“一月一排查”机制,2024年,经县乡两级排查梳理,共摸排出31名县级涉稳重点人员、2个县级涉稳重点群体,均落实领导包案机制,并做好了稳控工作。
(二)聚焦流程顺畅,推进受理法治化。一是精准分流到位。加强信访部门领导和业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及时、全面登记信访事项,保证信访数据完整准确,做到“底数清晰”。加强宣传引导,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对信访群众进行耐心细致的政策解释,让信访群众知道自己的信访事项需通过什么途径、适用法律规定、按照什么程序去反映和解决。二是依法分类到位。对适用信访程序处理的事项,督促有权处理的职能部门按照依法分类处理信访事项的要求,明确是否受理,并确定处理途径和程序,做到路径清晰、分流准确。三是访调对接到位。建立律师定期接待“坐诊”、“会诊”机制,聘请乡贤能人、退休村(社区)干部、“三官一律”等为调解员,成立翠城“言和”人民调解室等专业调解室,目前形成县、乡、村三级全覆盖的信访评理调解室224个,建立评理员库2439人。2024年,我县共开展信访评理222件,化解息访219件,化解率98.65%。
(三)聚焦机制赋能,推进办理法治化。一是回访问效减存量。加强信访事项跟踪回访,通过上门回访、电话回访等方式,对已化解信访积案和重点信访问题开展回访工作,全面了解当事人的思想状况、协议履行情况等,防止矛盾纠纷出现反复。2024年,县乡领导共上门回访183批183人次,有效防止纠纷反弹15起。二是积案攻坚促化解。持续深化积案攻坚化解,严格落实领导接访包案机制,切实提高信访处置能力和工作效率,集中力量化解时间久远、情况复杂、难度较大的信访事项,努力实现控增量、减存量、防变量。针对国家信访联席办交办的13件集中督办件均建立台账,加强分析研判,动态清零化解,努力解决在群众信访前,目前已全部上报办结。三是一站服务提质效。按照矛盾纠纷调处“最多跑一次,服务零距离”的原则,县委政法委和县信访局联合打造“综治中心+信访接待大厅”平台,采取“常驻+轮驻”相结合的方式,抽调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市场监管局、工信局等部门工作人员入驻,提高为民办事效率。
(四)聚焦责任压实,推进监督追责法治化。一是强化督查督办。强化网上督查、实地督查,对办理不规范、处理意见不落实、超期未办理等现象,采取发函、通报等形式督促属地属事部门单位落实“一案一责”,真正让责任上肩、措施上手、落实上效。2024年发出交办函、通报函等45件次,推动解决信访问题43个。二是强化问责问效。对在信访工作中履职不力,存在推诿扯皮、敷衍应付等问题的单位和干部,根据情节轻重,采取约谈、通报等方式问责,切实压实责任,推动改进作风。2024年,县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出信访问题通报3期,要求有关单位认真做好信访事项处理。三是强化部门联动。严格信访工作纪律,提高信访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切实保障群众正常信访权利,避免因方法不当而引发或激化矛盾。加强与政法、公安部门的沟通协调,对发生的违法信访行为及时向公安机关提出依法处理的建议,协调公安机关依法及时做好现场处置和责任追究工作,树立维护信访秩序的鲜明导向。2024年,打击信访违法行为1起。
(五)聚焦双向规范,推进维护秩序法治化。一是致力宣传引导。2024年共组织信访工作法治化专题培训4场140余人次。以“《信访工作条例》实施两周年”为主题开展宣传活动,引导群众依法有序信访。累计发放《信访工作条例》宣传单900余张、信访相关宣传品600余份,现场解答群众咨询150余人次,有效提升信访干部落实《条例》能力,推动依法依规按程序开展信访工作。二是规范工作流程。县、乡(镇)、村三级按照省局要求,上墙《依法处理信访事项“五抓”“四个到位”路线图》,让办理人员和信访群众对信访事项的提出、受理、办理的时限、流程一目了然,推动依法信访理念深入人心,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三是推动实地评查。开展业务规范化实地评查工作,2024年5月,县级层面组成2个评查小组对16个乡镇19个重点部门开展信访业务评查,发现问题78个,向相关乡镇、部门下发评查情况通报,要求责任部门限期整改,有效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进程。
二、2024年全县信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越级上访形势不容乐观。部分重点信访人员不时进京赴省到市越级上访,以访施压。二是信访群体呈多元化趋势。当前,受经济下行、改革攻坚、历史遗留等因素影响,我县涉房领域、涉教、涉农、义乌小商品城购铺业主等群体潜在的风险隐患较多,易形成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三是重复信访现象仍存在。部分信访事项属于重复信访,信访人思想比较偏执,对信访期望值过高,如要求无法得到满足,便长期通过各种形式反映同一个事项,增加了问题解决难度。四是群众法治思维淡薄。部分信访人法治意识淡薄,存在“信访不信法”的情况,信访群众在遇到矛盾纠纷后,通常更倾向于选择程序较为简单、成本较低的信访渠道而非正规的法律途径,使得一些本应通过司法程序解决的问题纠纷转移到了信访投诉渠道。
三、2025年信访工作计划
(一)突出政治导向,着力抓好信访工作。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信访工作实践,健全完善信访工作新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毫不动摇,按照“接诉即办、办就办好”的标准,精准把握办理时限,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进一步加大《信访工作条例》宣传力度,教育引导群众形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想自觉。
(二)突出责任导向,全力抓好初信初访。重视群众的初信初访问题,对初信初访中群众反映的普遍性问题,局领导班子实行值班首接工作制,负责对每日初信初访信访件进行全流程跟踪督办回访,随时了解处置化解进度。处置结束,根据反映人或当事人对处理结果的满意程度,及时回访,巩固化解处置效果。另外,不定期通过电话抽查、数据核查、实地调查和动态提醒等形式对信访件进行督查督办,推动问题及时有效解决。
(三)突出问题导向,致力抓好积案化解。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健全信访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力度,紧盯重点人重点事,集中力量,因案施策,持续攻坚解决信访突出问题。按照“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落实、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协调、信访部门推动、各方齐抓共管”的工作要求,对中央信访联席办交办我县集中督办的13件督办件,做到新案随清、老案归零,确保交办的所有已化解积案不出现倒流反复,更好地维护全县信访秩序,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突出效果导向,奋力抓好源头治理。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抓好初信初访的前端化解和关口把控。进行风险隐患全面排查,对涉民生等重点领域主动深入分析研究,最大限度从源头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矛盾纠纷化解中心等各方面力量作用,推动信访工作向基层源头延伸,发动群众做好信访工作,打通基层信访工作服务“最后一公里”。
(五)突出效果导向,竭力抓好法治信访。紧紧抓住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要求,在预防法治化、受理法治化、办理法治化、监督问责法治化、秩序维护法治化“五个法治化”上精准发力,严格落实信访工作法治化“路线图”和工作指南要求,推动各乡镇有关部门信访部门准确区分信访事项性质层级等情况,依法精准转送交办督办。进一步落实“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制度,规范信访事项办理,加强自查自纠和督查检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