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困村到致富龙头村的美丽嬗变

日期:2020-11-03 10:11 来源:宁化县融媒体中心
| | | |
  本报讯  10月25日,宁化县团结村残疾人温红英,忙完家务后来到村里的家家果蔬有限公司,和其他村民一起加工小黄瓜。这是她在家门口打工的第三个年头,每月能挣2000元左右。如今,小黄瓜产业已成为团结村的致富主导产业。
  产业兴,百姓乐。当天是重阳节,村老年人活动中心欢声笑语不断,50多位70岁以上的老人聚在一起,下棋、拉家常……午饭时间,老人们一同前往老人食堂吃饭。老有所养,安居乐业,团结村呈现出一派和谐的新农村景象。
  团结村甩掉了贫困帽,还成为周边6个村的“领头羊”。
  抚今追昔看变化。过去,团结村因地处偏远,基础设施落后,村民或外出打工,或在家种植烤烟,收入微薄。2013年村民人均年收入仅6680元,村财几乎为零。喜的是,2013年起,团结村成为台商的小黄瓜种植基地。当年,村里试种100亩小黄瓜,每亩产值达五六千元。随后,逐年扩大种植面积。
  产业在门口,脱贫不用愁。2015年,团结村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村。他们抓住省、市、县3级扶贫开发协会结对帮扶这一机遇,注册成立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家家果蔬有限公司,采取“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为贫困户免费提供种子、肥料和技术指导,签订保价收购协议,确保他们增收致富。产业做大做强了,2017年,团结村顺利整体脱贫。
  舞动产业链,壮大“金娃娃”。2018年,脱贫的团结村团结周边青平村、凤山村、罗坑村、孙坑村、周坑村,跨村联建,产业联营,抱团发展,规模种植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联村党总支带领联村村民种植小黄瓜1800多亩,年产值900多万元;连片种植白莲3000多亩,并结合凤山红军街、青平大坑垅生态农场等景点,打造乡村旅游品牌。目前,已举办4届荷花节,年接待游客约1万人次,带动油茶、白莲、薏米、湿籽花生等农特产品销售,实现村民人均增收2000多元,村财平均增收8万元。
  目前,团结村人均年收入达15000元,是2013年的2.25倍。联村中的红军长征出发地凤山村人均收入也达到13000元。(陈光基   雷露微)
  记者手记:
  团结合奏乡村振兴曲
  从贫困村到致富龙头,团结村的巨变验证了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0月在广东考察时提出的“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的论断。
  从1987年就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张运勤,一直苦苦思索产业发展之策。为了寻找合适本地发展的产业,团结村使出“十八般兵器”:201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张运勤了解到台商洪老板想找村子合作种植小黄瓜,急忙一路追赶,一直追到厦门机场“截”下洪老板,与其达成合作意向。当时,种植烤烟每亩收入才两三千元,小黄瓜每年可种两季,这让村民们有了动力,将抛荒多年的山垄田重新开发出来,全都种上了小黄瓜。
  团结村部屋顶上“团结就是力量”这6个镏金大字,激励着全村上下团结聚力,通过产业振兴,甩掉贫困村的帽子,发展成为带动周边6个村致富振兴的龙头村。连续6年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县税务局干部朱善根对此深有感触:“团结村今天的美好景象,完全是村民团结一心,走乡村振兴道路创造出来的成绩。”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而乡村振兴的第一条就是产业兴旺。 产业旺,乡村兴。团结村抓住省、市、县3级扶贫开发协会结对帮扶这一机遇,注册成立“家家果蔬有限公司”,不仅种植小黄瓜,还自己加工、销售,常年吸引20~60个农民在家门口就业,还吸纳6个联村的12个贫困户进企务工。2017年团结村顺利脱贫,2018年,团结村就团结周边青平村、凤山村、罗坑村、孙坑村、周坑村,实行跨村联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产业发展要落实到农民增收上来。一条环形产业路,不仅把6个村的交通串起来,还扬长避短发挥了规模化、标准化的效应:联村共建带动当地油茶、白莲、薏米、湿籽花生等农特产品销售,以青平村为中心的联村灌溉系统相继建成。联村还搭上了电商快车,成立了团结农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依托电商平台,将联村农副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去年,实现线上年销售额450万元。为了避免一直成为生产基地、加工基地,打响联村的农特产品的品牌,团结村把今年市扶贫协会资助的30万元全部投入用于地理标志保护。
  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刚刚闭幕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团结村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兴旺是必经之路。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