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石碧村:千年古村焕新颜

日期:2018-11-14 09:00 来源:宁化县政府
| | | |
石碧村 (黄恒鑫 摄)
●赖全平 文/图
  宁化县石壁镇石碧村是个古老的村落,至今保留着客家古朴的民风。村内商铺林立,小洋楼间点缀着不少古建筑,既现代又古朴。走在宽阔的村道上,村民会热情地邀请客人进家里坐坐,品擂茶、喝水酒。
  寻明清古建筑
  宁化是世界亿万客家人的总祖地,石壁被称为客家祖地。从东晋开始,大批中原汉人举家南迁至石壁一带。到南宋末年,石碧村等地迁入的姓氏超过63个,人口11万。他们以石碧村等地为中转站,向闽南、粤东、广西、云南、四川等地迁徙,甚至漂洋过海,辗转台湾及南洋。
  客家公祠坐落于石碧村土楼山上,内供奉着161姓先祖神位,已经成为客家世界总家庙。24年来,客家公祠每年举办一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吸引3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余万客家宗亲前来寻根谒祖。2013年10月,国台办在宁化石壁设立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石碧村属千年古村,北宋宰相詹学传南逃途中曾在此设馆办学。村中至今保存大量传统建筑和古迹,包括张氏上祠、下祠、维潘桥、德润亭、客海寺等。德润亭为砖木结构的歇脚凉亭,始建于清乾隆年间,门楣上写着“玉屏德润”,总宽25米,深7米,亭四面为青砖空斗墙,中有五榀梁架,单檐硬山顶,两面坡,亭中鹅卵石铺地面,东西两侧隔开一顶拱门。维潘桥紧挨德润亭,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属单孔石廊桥,桥长13.16米,宽5.11米,“文革”时期遭到破坏,后根据原貌重建。2013年,维潘桥、德润亭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氏上祠又称张氏家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714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上祠占地700平方米,由前大埕、池塘、石旗杆、门楼、门厅、正堂等组成。大门八字开,重檐歇山顶。正堂为穿斗抬梁式混合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五柱。上祠现已成为研究客家宗祠文化、姓氏渊源和建筑工艺的重要场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上祠2008年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因年久失修,祠堂主体受损严重。2015年,省文物局下拨70万元专项资金,按“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
  张氏下祠又称茂甫公祠、张氏家庙,始建于清顺治元年(1644年),建筑面积780多平方米,主体为硬山顶砖木结构,由围墙、正堂、天井、回廊、七列斗拱山门牌楼及大堂两侧厢房组成,后因战乱被流寇焚毁,经多次重修,原貌仍旧,古韵犹存。1933年,张氏下祠成为红军独立第7师战地医院,曾有百余名伤病员在此救治。2011年,该祠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客海寺,原名玉泉寺,始建于南宋初年,明末毁于火灾。1995年10月,寺院重建,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易名为“客海禅寺”。
  岁月悠悠,古道沧桑。踏进石碧村口,脚下是历经千年的古驿道,伴随山涧淙淙的溪流,向着深山丛林绵延而去,隐约可见几许沧桑。
  创建文明村镇
  石碧村地处闽赣两省交界处,距县城22公里,现有626户2685人,90%以上姓张,其中党员72人。为营造文明村风,村内老党员、老干部自发成立文明乡风劝导队,对不孝敬父母、比阔斗富、大操大办、乱建坟墓和“黄赌毒”等现象进行监督与劝导。依托村部、主街道、祠堂等宣传阵地,村两委积极发挥村级铜管乐队、军鼓队、腰鼓歌舞队等的宣传作用,通过发放宣传单、现场有奖知识问答等多种宣传形式,提升村民的思想素养。2011年12月,石碧村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石碧村充分发挥祠堂理事会的作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客家习俗,增强村民的公德心和凝聚力。村部设有藏书3000余册的图书阅览室,定时开放,免费供村民借阅,并不断完善村级教育基础设施和卫生设施。
  近年来,石碧村立足村情,积极开展以“婚育新风进客家”为主题的移风易俗活动,把婚育新风进客家融入客家宗祠文化活动中。祠堂理事会规定:凡是本氏女子也应上族谱,上墓碑,女子也有继承权,可以参加祠堂等场合议事,进一步倡导男女平等、女儿也是传后人的新风尚,并在村里的祠堂内设立女能人榜,与历代功勋榜同堂并立。祠堂理事会积极募集资金,每年表彰一批升入重点大学的当地学生。
  发展边贸经济
  石碧村是宁化最早创建的苏区之一,现有在册烈士90名,是三明市革命烈士最多的村,被誉为“三明革命烈士第一村”,2012年9月被三明市命名为“中央红军村”。2001年10月,石碧村修建了一座烈士纪念碑。2011年,宁化红军医院纪念园落户石碧村,成为三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激励着一代代客家儿女奋勇向前。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苏区精神。石碧村立足边贸优势,积极发展商贸、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客家祖地游、生态休闲游的开发步伐也进一步加快。石碧村以客家祖地祭祖大典为契机,加强与海外宗亲的联系,吸引海外客家人来石碧村投资兴业,发展公益事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如今,马来西亚何华英为石碧村捐建客家医院,爱国华侨胡文虎为石碧村捐建崇正学校(客家学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近年来,在稳定烟、粮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石碧村不断完善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土地流转,建起“翠碧一号”优质烤烟基地1000亩,让种烟大户接手经营。2011年,200亩土地成功流转,建起一座现代葡萄观光采摘园基地,让20多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愿望。2013年,石壁现代农业合作社建成,现有36户社员通过土地入股或土地使用权出租的方式,从中直接受益。
  如今的石碧村,一跃成为全省村级建设达标示范村和小城镇建设试点村,成为闽赣边贸的重要集市,先后被授予“福建省生态村”“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村镇”等荣誉称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