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健全依法行政体系,政府职能依法履行
1.强化理论学习,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结合学习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等内容,依托周一干部例会与周四夜学等平台,推动全面系统地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化理论联系实际,加快提升班子成员的依法行政能力。严格执行依法决策程序。将法治政府建设列为党委会重要议题,将普法工作纳入镇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
2.科学行政决策,落实民主合法程序。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确保所有重大行政决策都严格履行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程序。聘用福建清宁律师事务所周荣华律师为我镇政府法律顾问,为我镇重大事项、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制定及审查、行政合同审查、政府信息公开、行政争议、信访事项处理等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及时帮助解决复杂疑难矛盾纠纷,推进我镇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合法合规。加强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公众意见反馈机制,设立群众意见反馈箱,及时接收、处理群众意见。
3.建立健全制度,责任追究监督有效。明确追责程序,对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当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严格追究相关领导干部及责任人员的党纪政纪和法律责任。建立健全先行先试容错纠错制度,营造勇于改革、敢于创新、允许试错的社会氛围。构建“可溯源、可追责”的重大行政决策档案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
(二)健全行政执法体系,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1.立足岗位,廉洁履职。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县实施办法,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内控内审制度、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确定“三重一大”事项范围,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2.压实责任,健全机制。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完善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做到刑事司法案件及时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
3.健全制度,规范执法。规范执法辅助人员管理,建立健全执法辅助人员的编制、招聘、管理、奖惩、退出等制度。依法界定和规范执法辅助人员从事执法辅助事务的职责。在完成政治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学时的基础上,做到了确保每人每年接受不少于60学时的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积极组织人员参加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考试,目前3名干部持有执法证,新增2名干部考试合格。对石壁城监队人员开展定期培训、考核,明确职责分工,确保依法执法,维护乡镇、街道治安。
(三)开展社会综合治理,建设平安法治石壁
1.坚持齐抓共管,夯实基层基础
配备综治专干2名,聘请村居综治协管员23名、平安中心户长216名,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招聘反邪教协理员1名、宣传员23名,不断配齐配强队伍力量。一是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完善扫黑除恶斗争领导小组,保留扫黑除恶工作机构,常态化开展涉黑涉恶线索摸排,主动查找源头治理“漏洞”、日常监管“盲区”、打击治理“短板”,深入分析黑恶势力及行业乱象暴露出来的深层次问题,全面掌握黑恶势力的新特点、新规律,提升防范的靶向性和精准度。二是全力深化“一党委三中心”建设。以禾口村为示范村,推进“五大员”(人民法官、人民检察官、人民警察、司法行政人员、城管队员)驻村深入基层参与社会治理工作,并在其他村全面铺开。建立“一村(社区)每日一干警(政法干部)”、“日轮值+月集中”服务机制,打造群众家门口执法司法便民联络点,实现化解矛盾在一线、法治服务在一线、平安建设在一线。进一步推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在集镇建设玉屏书屋,定期开展拉二胡、唱红歌等活动,为群众提供休闲阅读场所,让老百姓在优秀文化的滋养下得以提升。三是加强法治化建设。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22个村禁毒宣传栏全覆盖。2024年以来,开展法治意识进校园讲座3场次,上街宣传17次,分发各类宣传单1万余份。调动全民学法普法的积极性。运用法治思维,强化法治观念,镇政府及各村(居)聘请法律顾问,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在各村培育法治带头人2名、法律明白人4名,着力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2.加强源头预防,筑牢维稳防线
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统筹运用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等方式,切实做好风险防范管控,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一是做好重点人员摸排管控。全面摸排梳理各类重点人员,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控,全镇137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册管理率达100%,落实以奖代补政策30人;摸排吸毒人员148人,严格实行分级评估、分类管控,落实网格化管理,每月对涉毒人员或其家属进行走访谈话;对148名刑满释放人员和19名社区矫正对象,严格落实日定位、周听声、月汇报。二是加强信访问题化解稳控。全力抓好当前重点信访矛盾隐患的化解和稳控工作,共排查信访领域风险隐患2条,逐一建立工作台账,实行领导包案及 “一群体一专班”和“一人一专班”工作制度,每日掌握信访人员动态。严格落实每日领导信访接待值班制度,做到随来随谈,应谈尽谈,及时就地解决合理信访问题,依法维护信访秩序。加强信访突出问题治理,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诉源治理工作进一步完善,2024年未发生进京访,接待群众来访12批47人,接收上级转办信访件15件,办结化解率达100%。三是抓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按照“不落一户、不漏一人、不遗一项”的要求,每季度全覆盖开展入户排查,落实诉求问题“六定五包”,按月动态跟踪。逐户发放包户责任人联系卡,强化干群联系,提升矛盾纠纷排查率。同时,组织村干部、乡贤等成立解纷队伍,及时介入调解,争取口头谅解;发挥人民调解等多元化解平台作用,促进书面和解,提升矛盾纠纷化解率。各类调解队伍有效化矛盾纠纷297件,其中法院委托17件,口头调解280件(家庭矛盾纠纷43件、邻里纠纷164件、其他纠纷73件),挽回经济损失70万余。
3.抓实问题导向,提升短板弱项
针对我镇存在的区域性治安稳定突出问题,结合“四大专项行动”,全力开展专项整治,坚持以点带面,持续优化社会治安。一是深入开展缅北窝点人员逼劝返工作。成立工作专班,逐个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加强分析研判,掌握其亲属及重要社会关系。将缅北窝点人员劝返工作纳入各村(居)年度综治考评、村主干绩效考评等范畴,对问题突出的村(居)予以一票否决等措施,对表现优异的村居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制作公示曝光及“十个一律”惩戒措施海报,在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张贴。结合医社保缴交等工作,对全镇16至45周岁年龄段人群,逐一开展风险评估、见面走访、通话联系、平台核查等工作,明确人员动向,主动掌握疑似出境涉诈十国的人员,提前开展逼劝返工作。2024年,劝返涉缅北窝点人员回国3人。二是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专项整治。围绕交通事故“减量控大”目标,扎实推进道路安全隐患源头清零工作,对全镇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突出的临水临崖路段进行全面排查。积极开展农村圩日、节假日等交通纠违整治行动以及夜查酒驾、“零点行动”,落实重要道路、重点时段路面执法纠违,道路交通安全秩序持续好转。三是深入开展禁毒重点整治工作。建立易涉毒巡查点入库管理工作机制,将辖区内空心房、养殖场、林地山场等重点场所作为巡查点录入数据库,每月全覆盖摸排。全镇已入库巡查点700个,平均每村居30.4个。组织镇村干部、包村干警和小组长组成的巡查队伍,对巡查区域实行网格化管理,确保每月开展不少于三次的“拉网式”大清查,并使用无人机开展空中巡查,扫除人力常规排查中的盲区和死角。对全镇在册148名社会面吸毒人员每月跟踪管控,推进毛发毒品检测工作。今年以来,采集社会面在册吸毒人员毛发17人,已采集16人。四是有序推进铁路护路工作。成立铁路护路联防领导小组,将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纳入综治(平安建设)目标考核,每月定期召开铁路护路工作联席会,为铁路护路联防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广泛宣传铁路护路宣传“进校园、进家庭、进村(社区)、进企业”活动,对重点人员、重点群体开展走访宣传,充分利用横幅、标语、宣传手册、LED显示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共开展铁路护路宣传40余次,受教育人数达2500余人,受咨询130余次。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和涉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增强护路巡查力量对排查发现的各类安全隐患迅速协调相关单位和部门重点清理。
4.强化机制创新,加强乡村治理
着力强化平安建设工作保障,创新“五民五治”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平安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一是党建引领为民,推动基层善治。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组织引导党员干部及各方力量在乡村治理中同心共向。全镇28个党支部、1158名党员,通过搭建“一党委三中心(站)”平台,推行“三在身边”(组织在身边、阵地在身边、服务在身边)近邻工作法,推动党员干部“岗位前移”“一线服务”。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面落实“居民夜谈”制度,利用夜晚时间和群众话家常,零距离为群众排忧解难。二是积分评比利民,推动村民自治。积极推行以“晒积分比作为,亮实招解民忧”为主要内容的“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将每户村民邻里友爱、矛盾纠纷、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的活动等纳入考评,运用“积分制”将乡村治理具体事项细化分类、赋值量化,每个村民小组通过每个季度评选一次,累计积分换取相应的礼品(如保温杯、洗衣液、抽纸等),村民们按照积分细则可赚取或扣除相应积分,用“加法”增添动力,让争优有劲头;用“减法”警示后进,督促其改进,让正能量看得见、摸得着,有力推动了矛盾纠纷排查、信访积案化解等平安建设各项工作。三是运用政策惠民,推动群众共治。以“六无”村(社区)建设为目标,以平安建设“乡村户联创”为抓手,在群众中广为宣传、推广平安惠民政策。组织党员、志愿者等力量,开展夜间巡逻、纠纷调解、防范宣传等群防群治工作,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今年来,全镇“三率”水平有效提升,位列全县第一。四是强化科技安民,推动平安“智治”。在全镇推广使用明心通解纷码功能,利用此功能开展矛盾纠纷摸排,重点人员管控等工作,运用大数据分析研判。大力推进“雪亮工程”项目建设,维护高清监控182路,对我镇重要部位、治安复杂地段和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监控,实现了防范犯罪更科学、控制犯罪更及时、打击犯罪更精确的目标。五是网格管理靠民,推动乡村“精治”。将全镇划分为22个片区,216个社会治理网格,以网格为单位,每10户设立1名中心户长,统筹网格中森林防火、平安宣传、矛盾纠纷摸排化解等工作。加强网格内问题处置,网格员发现的问题隐患,分别由网格-村-镇进行研判、处置、反馈,全力打造“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四、存在的问题
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过程中,对照有关要求,仍有不少需要进一步加强的环节和解决的问题:一是法治建设机制不平衡。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中,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还不够紧密,需要进一步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且部分村干部法治意识淡薄,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工作人员较少,执法队伍和装备有待加强。二是法治宣传教育不深入。普法形式单一,法治宣传教育的渠道有待加强和创新,缺少群众易于接受的以案释法等实践宣传活动,未能真正深入民心。三是村级民事调解组织发挥作用不理想。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运用不够准确,需要加强培训和考核,提高执法水平。部分村级调解员责任心不强,在化解矛盾纠纷时怕得罪人,空挂名不履职。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压实法治建设责任。完善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年度任务清单,及时研究解决法治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党员干部对法律法规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提高运用法律法规化解矛盾的能力,杜绝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和插手案件处理的情况。
二是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创新普法工作宣传形式,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在行政执法实践中开展以案释法和警示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法下乡”活动,让法律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增强辖区群众的学法守法意识,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三是建立依法化解纠纷机制。依托客家文化“四合”机制“客家枫桥”工作法,建好用好矛盾纠纷调解室和以政务热线为载体的非诉讼纠纷化解机制,配强农村调解员,做到纠纷有调解、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治理体系。
四是完善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建立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明确各部门在法治政府建设中的职责分工,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协作,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共同研究解决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