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区地名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的政策解读

日期:2021-04-21 15:32 来源:宁化县融媒体中心
| | | |

一、出台背景

宁化是千年古县,地名是文化活化石,从地名软文化着力,挖掘传承城区古地名,缅怀历史,将这方故土打造成为千年古县、客家和红色文化高地,留住乡愁。依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我县自20209月初启动城区地名文化建设,经过相关职能部门充分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和向社会公众公示,并经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

二、目标任务

宁化地名蕴含着丰富的客家历史文化积淀,记录了中央苏区县、红军长征出发地革命英烈们的光辉历史。本次城区地名文化建设紧密结合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和宁化县千年古县、客家祖地、红军长征出发地的实际,围绕“红色”“客家”“千年古县”三大文化主题,彰显地名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旨在将这方故土打造成为客家和红色文化高地,让海内外客家人铭记历史,记住乡愁。

三、主要内容

(一)路网建设

次路网建设坚持两个原则、突出三大主题。

两个原则一是命名上,新老城区区别对待。新城区从严审批,老城区基本不动。二是实施上,分期分步,先易后难,自然过渡。

三大主题。三条大道彰显“红色”“客家”“千年古县”三大主题文化,这次23条新命名变更的街路,全都围绕三大主题展开。

“长征大道”,彰显红色主题文化。从永宁高速宁化收费站至金山水郡小区接凤凰山路(356国道),全长6.5公里。途经谷文昌公园、长征出发纪念馆,纪念馆附近有长征学院,通往最远长征出发地淮土凤凰山。宁化县是四个长征出发地之一,以长征大道命名,意在重温长征精神,缅怀先烈,走好新的长征路。

“客家大道”,彰显客家主题文化。应急装备物流园(筹建)至凯利首府小区接凤凰山路(356国道),全长7.9公里。途经新建县医院、客家美食城(距汽车站200米有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的族谱馆、图书馆、联谊馆“客家三馆”)、汽车站,通往世界客家总祖地和朝圣中心石壁。宁化是世界客家祖地。

“开元大道”,彰显“千年古县”主题文化。凤凰山路接青塘村夹家坊,经火车站、火车站物流园至马元亭村部,全长6.9公里。宁化县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建县,适逢“开元盛世”,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宁化建县距今1296年,是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认定的“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开元”无论词义还是时代背景均具深意:一是点名“开元建县”,展现千年古县的文化底蕴;二是指代宁化经济社会发展,迈入新纪元。

本次路网建设涉及23条街路,其中:

1.城区主干道“四横四纵”(8条)。四横,分别为翠华路、长征大道、客家大道、玉屏路。四纵,分别为开元大道、军号路、中环路(不变)、凤凰山路。

2.次干道(8条)。沿河为宁阳路、慈恩路;连冈路将城区8所学校串起来;名人路放在新城区,伊公路、黄慎路、元仲路等;一南一北分别为桂枝路、登龙路,以此纪念宁化最早的两个乡。

其余为支路。

(二)桥梁命名

城区总共19座桥,从西溪往东溪依次为瓦庄桥、西门桥、翠华桥、将军桥、寿宁桥、通安桥、龙门桥、中环桥、福宁桥、连冈桥、广济桥、兴善桥、长征桥、东山桥、连屋桥,再往翠江依次为翠锦桥、客家桥、曲塅桥、鱼龙桥。桥梁主要以原地名命名(10条),辅以“红色”“客家”“千年古县”三大主题。其中,将军桥原为吊桥更名,理由是与宁化籍开国少将、老红军孔俊彪故居角头街相邻,籍此纪念三位宁化籍开国少将孔俊彪、张新华、张雍耿;与红军医院谢氏家庙相邻。通安桥,1537年始建,称通安桥,现由新桥恢复原名。兴善桥,城郊镇古称兴善里,由高堑桥更名。

(三)公园命名

宁阳公园、宁阳路沿河并行,长6.8公里。沿河规划8座主题公园,一园一景,写实写意再现“宁阳八景”。

慈恩公园、慈恩路沿河并行,长2.5公里。

两公园体现客家两个标志性符号,两公园沿河并行,相映相衔,打造宁化沿河沿路景观带。

(四)学校更名

江夏小学、江夏幼儿园、滨江实验中学分别更名为“连冈小学”“连冈幼儿园”、“宁化一中连冈分校”。连冈,为黄连冈简称,历史上含宁化全境、清流大部分和明溪一部分,县衙具体位置为红砖厂原址,即现在的连冈小学。

四、部门职责

财政局:负责不动产权证、身份证、户口簿、驾照、工商营业执照等变更和路标制作安装等费用

民政局:负责命名、更名工作,编纂出版《宁化县地名志》《宁化县行政区划图》;

公安局:负责身份证、户口簿、驾照的变更和二维码门牌的制作;

自然资源局:负责不动产权证的路名和门牌等信息变更;

市场监管局:负责工商营业执照变更;

城市管理局:负责路标制作和安装, 路标突出红色和客家元素;城区桥梁铭文碑刻字体,统一采用伊体;

交通运输局:负责公交线路规划和站牌制作安装;

教育局:负责学校名称变更,将地名编成童谣,在学校传唱推广;编入学校乡土教材,作为中小学研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文旅局:负责将地名文化编入我县新版导游词,作为全县导游培训教材,在旅游景点、文物保护单位加强宣传,增强文化自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