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县文体和旅游局关于县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41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建议》提案收悉,现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宁化文化积淀深厚,拥有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资源和极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它们与客家人生产生活融为一体,既反映了客家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联系,又体现了客家文化的多样性、完整性和独特性。经普查,全县16个乡镇已知非物质文化遗产1017项。其中,已被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共10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个(石壁客家祭祖习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1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3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6个。
一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近几年,依托“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国旅游日”“宁化迎客节”及各类传统节日等契机,成功举办“客家擂茶擂台赛”、“传统戏剧汇演”、“非遗购物节”、第二届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学术研讨会、“非遗”主题晚会等客家文化主题活动,提高客家文化知名度、美誉度。2021年举办宁化县“古韵客家·非遗创想”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作品大赛,共征集参赛作品168幅,从中甄选出24件优秀作品推荐参加市赛,最终有22件作品获奖,我县还荣获“优秀组织奖”。2023年度结合元宵节在水门巷开展我县非遗等特色主题文化活动;第二届客家方言展示大赛;组织相关非遗项目参加“上海三明周末游”、三明市重点产业招商推介活动和首届沪明非遗美食文化旅游节,以多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展示客家文化魅力和非遗保护成果,推动优秀非遗文化走进社会大众生活,让社会各界更多地了解、关注、参与非遗保护传承工作。
二重视人才培养:我县现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3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6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33人。近几年,县委人才办会同县文旅局制定《宁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一事一议”人才奖励实施方案》,为符合条件的各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提供各类生活补助和激励政策以及学术研讨、参展交流机会。尤其针对濒危失传的传统技艺,鼓励“师带徒”进行保护和传承。如:从经费和场所等方面支持邱恒勇、邹建宁、巫松根等传承人设立传习所,开展带徒授艺,培养新一批传承人;鼓励并扶持玉扣纸制作工艺传承人培养一批踏料、捞纸浆、烘纸等关键工序的新的代表性传承人。
三完善基础建设:近年来,积极向上申请非遗保护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石壁客家祭祖习俗传承保护、木活字专题展示馆-中国印刷博物馆宁化分馆展陈提升、治平畲族乡胡兰山玉扣纸手工制作传习所(纸寮作坊)修缮等非遗传习所及体验点建设。在现有“客家三馆”的基础上,已提升打造综合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集中展陈我县市级以上主要非遗项目的图文展版及部分实物,进一步宣传我县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截至目前,我县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展示馆1个,专题展示馆1个(中国印刷博物馆宁化分馆),已授牌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所38个。
四开辟融合发展新路子:根据各乡镇文化遗存、红色文化与自然景观分布状况,通过连点成线,串线成面,规划了宁化绿色精品旅游路线,培育出文化体验旅游、研学旅行和休闲旅游等一批文旅融合线路;持续打造石壁客家公祠融合木活字印刷术、客家夜迎亲、客家擂茶等项目,水茜宁家大院融合打团牌、水茜木偶戏等乡村民俗游线路,治平畲族乡融合畲族医药、玉扣纸制作工艺和关刀灯“探畲”体验游等。做足文化与产业发展的新篇章,使得非遗走向市场,让老百姓从非遗传承保护中受到真正的实惠。
感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希望一如既往关心和支持我县文化事业。
领导署名:邱北苓
联 系 人:邹雪莲
联系电话:0598-6824596
宁化县文体和旅游局
2023年5月23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