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县文体和旅游局关于县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36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我县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的建议》提案收悉,现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县依托本县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畲乡文化资源、生态环境资源等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旅游与文化、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乡村特色小镇、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坚持从政策扶持、典型示范等多方面大力推动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一、主要成果
(一)积极培育典型
目前,全县已有省级森林康养小镇1个(城南镇),省级森林康养基地3个(城南镇聚龙阁、南岭清秋森林康养基地、天鹅洞洞天福地森林康养基地),省级最美休闲乡村2个(宁化县石壁镇杨边村、安乐镇谢坊村),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个(宁化县鹫峰寨生态农庄、石壁现代农业观光园),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乡镇2个(城南镇、湖村镇),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区1个(治平畲族乡),四星级森林人家和中国森林康养人家2个(湖村镇蛟湖小镇、城南镇聚龙阁),三星级森林人家5个(翠江镇竹隐山居、城南镇宝龙山庄、城郊镇山水田园、安远镇牙梳山、曹坊镇庆云泉),乡村旅游点22个。
(二)抓好特色保护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改造升级村庄基础设施,培育休闲旅游、农业观光、采摘体验等新兴产业,提升全县乡村旅游和农业休闲的魅力,形成处处有景观、村村有韵味的和谐画面。与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开展共建,以时间轴的形式,将1926年至1934年宁化土地革命时期的奋斗史用墙绘展现,共绘制墙绘47面、5000余平方米,途径城南、安乐、曹坊等乡镇,是全省单线最大规模的墙绘群,打造“ 红色引领·产业振兴”“生态康养·宜居宜业”“党建引领·红色文化”乡村振兴示范线。通过编制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串联乡村旅游点和旅游景区,丰富乡村旅游内容,创新乡村旅游形式,实现点线结合、连点成串、连线成片,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的全面发展。
(三)强化节会驱动
结合各乡镇特色农事节庆、农耕文化、科普教育、农事体验、民俗文化、田园景观、乡土美食、乡村夜经济等富有乡村特色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精品景点,支持各乡镇举办“南岭清秋 花漾上坪”、“踏春赏花好食节 相约宁化后花园”、“踏春看戏 寻味水茜”等一系列乡村游推广活动,为广大市民提供集民俗体验、采摘品尝、观光赏花、娱乐休闲,特色农产品展销等多项休闲体验内容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盛宴。
二、下一步计划
(一)科学规划,推进乡村休闲旅游健康发展。我县已编制出台《宁化县“十四五”文化、体育和旅游发展专项规划》,下一步将根据《宁化县“十四五”文化、体育和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就规划建设、管理、证照办理、税收、鼓励政策、服务与培训等方面进行部门联动,将科学规划放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头等重要位置,确保在“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龙头带动、整体推进”的框架下推动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二)突出特色,提高农村休闲旅游产品品质。依托乡村原生态的原乡景观、古村落建筑、畲乡文化、侨乡风情、农特产品等多种类型的乡村资源,制定出台《宁化县加快民宿发展实施办法》、《宁化县民宿发展管理细则》,强化“吃住行游娱购”要素保障,做到立足于“农”,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围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民俗,突出地方特色,挖掘文化内涵,精心培育一批具有宁化风情的乡村旅游民宿,着力发展乡村研学、休闲农业、乡土风情等旅游产品,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进一步壮大旅游市场,加快经济发展。
(三)规范管理,提升乡村休闲旅游服务水平。加强优秀旅游乡镇、乡村旅游示范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创建,推动乡村旅游专业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引导乡村旅游企业健全或优化服务体系,重点优化乡村旅游卫生安全体系,让游客游的放心、游的舒心,同时建立规范的服务标准,健全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和游客反馈机制,改变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差、服务质量低的问题。
(四)加强宣传,扩大乡村休闲旅游影响力。充分利用“宁化县融媒体中心”抖音号、“宁化文旅”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积极举办各具特色的体育赛事、旅游节庆活动,对旅游产业进行高频次、大范围宣传推广。出台《宁化县2023年“入宁游”优惠措施》,不断完善“郊游宁化”、“宁化红色精品旅游线路”“宁化绿色精品旅游线路”等旅游线路,串联乡村旅游点和旅游景区,丰富乡村旅游内容,创新乡村旅游形式,实现点线结合、连点成串、连线成片,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的全面发展。
感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希望一如既往关心和支持我县文旅事业。
领导署名:邱北苓
联 系 人:李瑞龙
联系电话:0598-6821330
宁化县文体和旅游局
2023年5月23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