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县教育局关于落实“五项管理”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减负的若干措施

日期:2021-06-16 10:16 来源:宁化县教育局
| | | |
 

各中小学:

    为全面落实教育部、省、市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作业、睡眠、读物、体质健康等“五项管理”文件要求,切实解决当前中小学教育短视化、功利化、学生负担过重等突出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进一步推动“五项管理”工作在我县落地见效,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现制定措施如下:           

    一、加强学校作业管理

    强化作业统筹。各校每学期初要对学生作业做出规划,严格按照规定控制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得留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每天控制在60分钟以内,初中学生不超过90分钟,普通高中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强化学生作业指导,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习课或课后服务时间,使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提升作业效益。要切实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将作业设计工作纳入校本教研工作体系,确保作业难度符合学生实际,不得超过国家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分层布置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切实避免机械、无效训练。注重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作业、综合性作业,进一步创新适应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作业形式。

健全管理机制。各校要完善作业管理细则,明确具体工作要求,并在校内公示。学校要切实履行作业管理主体责任,加强年级组、学科组作业统筹协调,合理确定各学科作业比例结构,建立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县教育局将作业管理纳入学校综合评估,学校要将作业管理纳入教师年度考核。

    二、加强睡眠作息管理

统筹保障学生睡眠作息时间。保障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个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个小时,高中生不少于8个小时。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不早于8:20,中学不早于 8:00。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得随意延长在校学习时间。寄宿制学校要加强作息时间管理,确保学生充足睡眠。

家校协同保障学生睡眠。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在家就寝时间原则不晚于21:30、22:00、23:00。学校家庭要合力解决学生睡眠不足问题。中小学校要指导家长和学生制订学生作息时间表,合理确定学生晚上就寝时间,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规律作息、按时就寝。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家庭作业的,应按时就寝不熬夜,作业可暂不完成;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加强学业辅导,提出改进策略,如有必要可调整作业内容和作业量。

三、加强手机管理

加强规范管理。各校要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和完善具体管理举措或办法。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并书面提出申请。学生进校园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各中小学校须严格执行教师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的规定。

提供便捷服务。各中小学校均应当在校内设立公共电话,并通过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探索使用具备通话功能的电子学生证等措施,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

    四、加强课外读物管理

完善遴选机制。中小学校根据实际需要负责课外读物推荐和管理,进行遴选、审核。要明确课外读物的质量要求,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课外读物要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

 建设书香校园。学校要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建立阅读激励机制,县教育局把书香校园建设纳入校长责任目标,对表现突出的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严格推荐程序。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要向学生家长公开,坚持自愿购买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县教育局将全面把握课外读物进校园情况,负责进校园课外读物的监督检查。

五、加强体质健康管理

落实国家课程标准。中小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刚性要求,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加强体育课、大课间和课外活动之间的衔接和联动,将开展体育活动作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重要内容。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参加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配齐配足体育教师,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帮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组织开展体育社团、全员运动会、体育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构建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赛事育人体系。

    开展近视综合防控。持续推进“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完善“加减乘除”工作模式。学校组织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每学期开展2次全覆盖视力筛查。

    做好体质健康监测。按照国家要求每学年开展一次学生健康体检、一次学生体质测试。搭建全县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平台,建立完善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

    六、整体提升教育质量

    优化教学方式。探索并形成注重构建个性化教学情境的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等三种课型模式,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探索因材施教的有效路径,全面建立学情分析会商制度,重点关注后30%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加强教学管理。健全管理规程,从严、从细、抓实、抓小,规范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教学环节,定期检查通报。落实班级质量管理责任,坚持推门听课、跟踪听课。坚持小学零起点教学,小学一年级要开展幼小衔接过渡性活动,做好幼小衔接,初中七年级做好小初衔接。

    发展综合素质。积极开展校园体育、艺术、阅读、写作、演讲、书法、科技创新等学生社团活动。每所中小学校都要根据实际和学校资源组建一定数量的学生社团,每位学生至少参加一个社团、一个体育项目、一个艺术项目的活动。推进实践育人,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或研学旅行,创建一批农村劳动教育实验区和劳动教育特色项目。多措并举,把学生留在校园。

    七、课后服务扩面提升

    加快建立健全中小学课后服务体系,全面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健全多部门联动检查机制,督促并指导各校充分总结前期试点经验,进一步扩展课后服务覆盖面,完善课后服务政策体系,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县教育局将课后服务工作情况纳入督导范畴,适时组织人员对课后服务工作进展较慢、工作不落实的学校进行专项督查。实现“课后服务扩面提质”总目标任务,2021年秋季实现中小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切实为家长解决后顾之忧,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八、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发挥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访和家长会作用,努力形成“五项管理”家校工作合力。各校要结合实际,健全完善家校联络制度,构建方便、及时、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凝聚家校协同育人合力。各校在工作中,要坚持做到“五个一”,即每学期至少召开一场家长会、组织一次家庭教育指导、举行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发出致家长一封信,举办一场家校联谊活动,提高家长履行家庭教育职责的能力和水平,推进校内减负向校内外协同抓减负转变,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九、规范校外培训

    全面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设立审批、教学管理、收费管理、违规处理等各环节监督管理,严格落实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制度。线下培训机构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线上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给中小学生留作业,切实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超过60课时的费用,不得对学前儿童违规进行培训。 

    十、强化责任落实

落实主体责任。县教育局将切实履行管理、监督工作属地责任,持续抓、深入抓、系统抓,确保“五项管理”工作各项要求落地落实。各中小学校要切实履行管理工作的主体责任,把相关要求贯彻到每一位教职工,传达到广大家长。各地各校五项管理”工作要在2021年下半年全面落地,取得明显成效。

   开展常态督导。县教育局将组织中小学校责任督学开展专项督导,采用校园巡查、推门听课、查阅资料、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多种方式,每一季度到校督导1次,督导覆盖到所有中小学校。

加强评价监测。县教育局将把“五项管理”纳入县域义务教育和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县教育督导室构建常态化工作机制,通过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或举报平台,及时掌握和改进相关工作。通过明察暗访、飞行检查以及通报整改等方式,将“五项管理”作为常态化监管重点。

 

                                   宁化县教育局

                                2021年6月16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