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态鸡“飞”上市民餐桌

日期:2019-11-21 15:36 来源:宁化县新闻中心
| | | |
  ●本报宁化记者站 赖全平 文/图
  11月11日,宁化县城郊镇连屋村诚品农场内,2000多只土鸡在林间相互追逐,“咕咕”叫声响成一片,场主张凌华正逮着机会抓住正在扑腾的老母鸡……这里每天都在上演抓鸡的热闹场面。
  诚品农场里植被茂密,生态环境优越,养殖的生态鸡享受的是“星级待遇”,除了喂玉米和豆饼,鸡崽都是在山里自己觅食,善跑爱飞、肌肉发达,因此肉质好、营养价值高而深受广大顾客青睐,经过处理后“飞”上都市人的餐桌。养鸡也成为带动当地农户脱贫奔小康的一项朝阳产业。
  悠闲散养的生态鸡
  27岁的张凌华是宁化县淮土镇团结村人。2015年3月,他在城郊镇连屋村徐家山承包50亩山地,先后投入10多万元,创办了诚品农场,进行林下养殖。一开始,他试着从福州购进五香鸡、东乡麻鸡等鸡苗2000只,聘请技术人员进场育雏,第二年春就往山上放养。
  之后,张凌华在农场陆续种植杉木、竹子、桃树、桂花树、油柰树,打造花果山,为鸡群建造原生态的“绿色乐园”。虽说每批只有2000多只鸡,但他对鸡的运动规律、生活习性了如指掌。
  每天清晨5时,他准时打开鸡圈门,先喂一桶玉米,然后将小鸡放到山上,让鸡群在深林里自由自在地觅食,饿了就吃树林里的青草、叶子和虫子,渴了就喝山里的自流水,夜晚回到鸡圈。林下养殖,不仅绿色生态,完全无污染,而且抗病能力强,肉质也可口。土鸡吃掉杂草、虫子,鸡粪也成为最好的肥料,土鸡与山林形成了有机的循环生态链。
  为保证土鸡的活动空间和质量,张凌华在每亩地最多投放100只鸡,饲养必须超过180天,养鸡场内建设了6个鸡棚,进行分批饲养,保证每个时段都有鸡卖。
  创业路上总有坎坷。2015年春,天气阴晴不定,气温变化大,小鸡在山野中跑淋了雨,回到棚里就开始生病,2000只鸡苗的成活率竟不到一半。张凌华很快又补充了4000多只鸡苗。2017年1月,小偷光顾农场,丢失上百只鸡,更可怕的是接踵而来的一场鸡瘟,造成1000多只鸡死亡,他也咬咬牙挺了过来。为加大防病防疫力度,他在不同角度的树上装了多个实时视频监控设备,对于走地鸡在林区的活动一目了然。
  4年多来,张凌华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由于都是散养鸡,价格相对高些,可还是深受消费者欢迎。2018年底,一万多只土鸡陆续上市,加上鸡蛋一起,销售额突破100万元。
  生态鸡走俏网络
  “现在的人都讲究养生,像老母鸡这种大补的食材很受青睐。”张凌华说,很多人吃过后都成了回头客,鸡和鸡蛋远销三明市区、福州、厦门等地。
  酒香也怕巷子深。土鸡林下散养,饲养周期长,成本高,在当地市场不具有价格上的优势。每天发送几条生态鸡的信息到微信朋友圈,对于张凌华来说,已是每日必做的功课。
  订单有了,如何卖得更远?张凌华采取了会员制直销方式,对土鸡销售进行“私人订制”。他瞄准城区中高端小区的住户,通过推广宣传活动发展会员,会员可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直接订购土鸡。他提供送货上门服务,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可配送活鲜或进行宰杀包装。
  “鸡长得啥样,我只要在朋友圈里发几张图片,拍几个小视频,写一段文字,就可以进行宣传。”张凌华坦言,互联网降低了他的宣传传播成本。目前,他正在学习快手和抖音等APP软件,多渠道开拓市场。
  抓鸡、宰杀、包装、保鲜、快递运输……张凌华会根据网友的要求选择大小合适的鸡种,将活鸡的图片上传给对方,认可后就宰杀,将鸡肉与冰袋一起放入泡沫箱进行密封包装,包装成一个礼品。他和多家快递公司合作,发货后48小时内就可以送到买家手里,新鲜如初。为防止鸡蛋破损,张凌华采用珍珠棉包装盒进行包装,抗压性强,损坏包赔。因缺少必要的冷冻设备,且鸡肉的保鲜期只有3天左右,所以只能局限在省内发货。
  吃水不忘挖井人,富起来的张凌华还免费为村民提供种苗、技术,并负责收购销售。下一步,他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辐射和带动更多的人投入到生态养殖中,让村民发家致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