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县淮土镇凤山村地处闽赣边界,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军长征起点地之一,属三明市第二批“中央红军村”。女教师王幸福家住凤山村,她的大爷爷(爷爷的哥哥)是一名红军战士,在湘江战役中英勇牺牲。她听着长辈们的红色故事长大,从小立志当一名幸福的人民教师,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近日,记者走进这片红土地,慕名采访扎根乡村教育24载的王幸福,发掘她背后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分层教学,让学生爱上数学
1992年,王幸福毕业于宁化师范学校,被分配到淮土凤山学校任教小学数学。因教学成绩突出,2004年她转入该校初中部任教。2005年,她调入淮土中学任教,现担任九年级数学教学,兼任班主任、学校数学教研组长及备课组长。
三尺讲台,承载着教师无悔的人生。24年来,王幸福一直奋战在教学第一线,成为学生知识的传递者、精神的引领人。她的教学成绩年年领先,2019年她所任班级中考数学成绩名列全县第二。
淮土中学距离宁化县城25公里,是一所花园式的寄宿制初级中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随迁子女越来越多,农村生源越来越少。如何留住学生,让学生爱学乐学、学有所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王幸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她采取“分层式”教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通过富有趣味性和开放性的情景问题,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她善于通过互动、师生换位、学生分组讨论等形式,使枯燥的数字变得形象生动。有时,一个貌似错综复杂的难题,经她一讲解,化繁为简,学生就牢牢地掌握了。
课后,王幸福注重抓学生知识点的落实过关,从不落下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强学习的信心。“数学殿堂是美妙的,路程却是艰难的,您是出色的引路人,是我心中的明星。”学生张萌萌曾在留言本上这样写道。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王幸福在班内建立学习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制订目标和计划,明确努力的方向。“分层教学又称分组教学,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将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王幸福坦言,学生爱学、乐学,是她最大的幸福。
爱生如子,关爱每一个学生
王幸福锐意教改,善待学生,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面对所谓的“问题学生”,她乐于当学生的朋友,用心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亲近学生,就要赏识学生、尊重学生。2013年,女生张晓梅无心学习,但她热爱绘画,王幸福推选她担任班级宣传委员,负责班级的手抄报和黑板报,让她体验绘画的快乐,激起求知欲望,最终如愿考入理想的大学。
2015年,王幸福发现班上部分学生吃饭铺张浪费,花钱大手大脚,互相攀比。针对这种情况,她不动声色地带领学生做了一次家庭消费调查,通过数据整理,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省吃俭用,对孩子上学寄予厚望。她以“合理用钱,努力读书”为主题,专门召开班会,给学生讲红军艰苦卓绝的动人故事,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更加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学生有心事,闹情绪了,生病了,总爱找王幸福帮忙,她总是来者不拒,乐于相助。2019年,王幸福带领学生进城参加体育中考,有的学生因淋雨感冒了,她冒雨给学生送姜糖水和感冒药,带学生看病,根本顾不上自己是否会被淋湿,令学生很是感动。
王幸福善待每一个学生,表彰优秀生,激励后进生。她善于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放手让班干部管理班级,集体活动有声有色,班内始终洋溢着团结向上、紧张活泼的气氛。她所带过的班级,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但学生都爱上数学课,集体荣誉感很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多年来,王幸福多次荣获县骨干教师、县优秀教师、骨干班主任、师德标兵等称号,撰写的教学论文《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错题资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利用探究》等在知名刊物发表,并承担“提高数学课堂中学生主体参与度的研究”“初中数学教学中‘错题’的有效利用探究”等课题研究。经过她的“传帮带”,张盛荣、李科表等青年教师现已成为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因教学突出,她有过多次进城的机会,但她始终舍弃不了山里的孩子,一如既往地扎根山区教育。
王幸福是一名优秀教师,也是一个出色的家长。2016年,女儿罗奕蕾以全县理科状元的身份,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现已获取保研资格。“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学生,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谈起为人师、为人母的成功经验,王幸福淡淡一笑,笑容中充满幸福与自豪。
“用心上好每一节课,用情温暖每一个学生,幸福教师成就幸福教育。”校长王荣华表示,每一名教师都要牢记校训“红色起点,凤凰展翅”,心怀王幸福老师般的教育情怀,争当红土地上的幸福教师,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像美丽的凤凰一样展翅高飞,用爱放飞大山的希望。(注:文中学生均用化名) (本报宁化记者站 赖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