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故事大家一定耳熟能详,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和狼牙山五壮士相类似的传奇英雄。
他叫曾广益,又名曾繁益,出生于宁化县治平畲族乡社福村一个贫苦的纸农之家。1933年秋,年仅17岁的他毅然红军,成为红34师的一名战士。红34师是一个英雄之师,由数千宁化等闽西子弟兵组成。在长征途中的湘江战役中,红34师承担着中央纵队的殿后任务,被称为“绝命后卫师”。
战场上硝烟弥漫,铁火横飞,山上的松树烧得只剩下枝杆,曾广益所在的连队仍坚守阵地,抵挡住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弹药打光了,战士们就用刺刀、枪托与敌人贴身搏斗。他看到湘江河畔尸横遍野,鲜血染红了江面,而身负重伤的连长仍然坚持指挥全连战斗。此时,曾广益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死死拖住敌人,掩护红星纵队渡江!
夕阳如血,青山如泣,敌我双方,殊死较量。曾广益和战友们拼死血战,用生命的代价牢牢地守住了阵地。当他从战壕里爬起身来,抖落身上的尘土,拭去脸上的血水,却猛然发现自己的连队不见了踪影,只剩下100团韩伟团长部下的300多号人,且西渡湘江的通道已然被敌军切断。曾广益来不及思索,立即加入了韩伟团长的队伍,在韩伟团长的指挥下且战且退,突围到了灌阳县新圩乡轿顶山区。
轿顶山是一片原始森林区,东、南、北三面竹树环合,西面悬崖陡峭,险峻异常。枪林弹雨中,又有许多战士倒下,到山顶时,只剩下最后6名红军。面对步步进逼的敌人,曾广益和战友们紧紧地守护在韩伟团长周围。韩伟团长朝战士们点了点头,问道:“敌人想活捉我们,你们愿意当俘虏吗?”“血战到底,决不投降!”曾广益和战友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样的,让我们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吧!”随着韩伟团长一声令下,战友们砸断枪支,一个接一个跳下山崖,上演了红军长征途中最悲壮的一幕,留下了“轿顶山六壮士”的英雄故事。
所幸的是,他们跳崖后并没有牺牲,而是被稠密的树林挂住了。团长韩伟等人被上山采药的村民救护而脱险,而曾广益跳崖后受伤昏倒在树林中,也被当地群众发现并抬回村中治疗,伤愈后因找不到部队而留在了当地。当他得知红34师6000将士几乎全部阵亡,听到“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吃湘江鱼”的传闻时,顿时失声恸哭。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当地政府认定他为红军失散人员。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1984年,年近古稀的曾广益回到阔别50年的故乡宁化。这是曾广益半个世纪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回到他魂牵梦绕的故乡。1988年,曾广益与世长辞,享年73岁。他留给家乡宁化、留给大地母亲的,是永不褪色的赤子之心和永不泯灭的湘江之魂。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当战争的硝烟散去,和平的钟声响起,我们都不能忘记这一段历史,不能忘记那些长眠于异乡的湘江之魂。我坚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一定会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再出发!(红色三明故事讲述人: 黄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