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客家:舌尖上的春节

日期:2019-02-11 09:51 来源:宁化县政府
| | | |
  连允东 文/图
  每临春节,宁化客家祖地就要忙碌起来,打黄粿、蒸年糕、做煎丸、炆长命菜、包烧卖、裹包子、煮松丸……
  年界尝黄粿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入年界后,就开始制作好过年的黄粿、糖糕、煎丸等节日美食。制作黄粿,先要准备好“米柴灰”。把那“乌珠子”“黄枝子”等杂柴砍下几大捆,烧成灰,冷却化为灰烬后装起待用。其次,“淋灰浸米”,用沸水冲大禾米变成金黄色。而后晾干,让灰水慢慢渗入。再次,“蒸米捶粿”。要紧的是把浸过黄灰水的大禾米用饭甑蒸熟蒸透,手工反复捶捣打烂。之后把捶好的黄粿从石缸里扯到簸箕里,揉搓成圆形,面上再抹上一层茶油放在瓷缸内待客用。
  捶打黄粿,蘸糖现吃。更多的是另一种吃法,即把现成的大块黄粿切成小条块,放入沸水翻滚的锅里煮上几分钟后,捞起放在盘子内,再用猪肝或猪肉等腊味油(也可放熟茶油)拌上,加上些许葱、蒜等调味佐料,就是一盘色香味齐全的黄粿条。
  年糕(又叫糖糕)寓意“年年高”。制作糖糕程序较繁琐,刚出笼的糖糕黄澄澄、圆溜溜,在糕的表面还要抹上红糖水,使之金灿灿、鲜亮亮。趁热食用软软酥酥的年糕,甜甜的、韧韧的、黏黏的,滋味令人难忘。
  做煎丸,选取自种的优质“担竿糯”米和粳米。将舂好的糯米与粳米混合,放入水桶中浸泡一夜后,磨成米浆。用包袱装好米浆,加石块挤压水分成米团。然后,将米团掰成小块米粉,接着把红糖(或白糖)撒入米粉,搅拌均匀后,则用手反复搓揉成团。之后,揉捏米团成长圆形的丸子。紧接着,把揉捏好的丸子放入滚烫的茶油中炸。当煎丸呈金黄色浮出油面时,便可捞出起锅,沥干余油。趁热食用那又香又甜又软的煎丸,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甜美幸福。
  除夕食长命菜
  “长命菜”顾名思义,食之长命百岁,健康长寿。每至年三十,人们在准备祭祖和年饭中,白天就把宰好、洗净后的鸡、猪肉等整只、整块放进锅中煮熟。在滚烫的汤中投入洗净的经霜的又嫩又大的芥菜,芥菜不能切碎,要整片煮熟,文火慢慢煮。当芥菜飘香,热气腾腾时就可起锅。起锅后,在鸡上加一条鸡肠和一片长命菜,装好放在祖宗牌前敬神,之后就可趁热食用。食用时,只能撕开而不用切。芥菜尽吸油腻,清淡口味,食之细嫩滑爽,芳香滋润。
  宁化的裹包子(又叫芋子饺),将瘦猪肉、香菇、冬笋(或笋干)丝、虾仁、萝卜丝、葱白等料剁碎,放入精盐、味精下锅翻炒,滤去汤汁即成馅心。当饺子皮和馅心做好后,就开始裹包子了。裹好的包子,皮如琥珀,形如半月。之后,摆入垫有纱布的蒸笼中,下锅用猛火蒸15分钟后便香气如蝶、满屋翩跹。此时出锅摆盘,放入麻油、猪油等调料,一盘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裹包子就出现在你的面前,趁热食之皮滑滑的、嫩嫩的,馅香香的。裹包子除蒸着吃,也可用水煮、油炸、油煎等各种烹调方法,其味各具特色。
  元宵吃松丸
  元宵节,宁化有一种特色美食,那就是松脆香软的松丸子。其制作简单,先把瘦猪肉、笋(最好是冬笋)、香菇、荸荠、葱或蒜等配料洗净切碎,一起放入油锅中加入精盐等调料炒至半熟,用盆盛起,便成了松丸的馅料,然后放入打烂的豆腐里,再加上少许地瓜粉,用手拌匀成糊状,搅拌时要软硬适中,恰到好处。
  或用手捏成圆球状,或用汤匙撮入滚烫的油锅中煮熟。这时一盆色香味俱佳、香甜可口、热气腾腾的松丸就呈现在你的眼前。元宵节吃上那松松的、脆脆的、香香的松丸,你会觉得美滋滋的、热乎乎的。
  宁化客家春节美食丰富多彩,别样鲜美。黄粿、烧卖、裹包子、松丸子,如今已跻身于“中华名小吃”之列,成了人见人爱的美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