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校为家,爱生如子,在讲台上一站就是26年。他为人师表,所带班级多次获评省级文明班级,教学成绩年年遥遥领先。他就是宁化六中优秀党员、市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温友稚。
他爱每一个学生
温友稚从小立志当一名人民教师。1992年,从走出大学校门的第一天起,他就暗下决心:“敬业,是老师的良心选择,自己绝不能误人子弟,不能辜负家长的期望。”
在温友稚眼中,只有不用功的学生,没有差生。他关爱每一个学生,坚信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是多元素的综合,只有善待学生,积极引导、教育、关爱学生,才能真正教好书、育好人。
爱,永远是教育的真正内涵。2010年初夏,一天深夜,忙碌了一天的温老师刚躺下,突然接到学校电话,告知他班上的寄宿生张丽急性阑尾炎发作。接罢电话,他急忙赶往学校将学生送往县医院。挂号、缴费、化验……他跑上跑下,忙碌到天亮,才疲惫地靠在病床前睡着了,醒来后的张丽见了,眼眶顿时湿润。“他那么慈爱,那么平易近人,真比我的爸妈还亲呀。”张丽发现,讲台前一脸严肃的温老师,此时却是那么和蔼可亲。
对待家庭困难的学生,温友稚经常掏钱给他们买衣服和鞋子,鼓励他们刻苦好学。2011年,高三寄宿生黄林因家庭贫困,随时面临辍学,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毅然与他结对子,无偿资助黄林。一次到宿舍查夜时,他发现黄林只盖着一床薄毯子,第二天竟回家给他抱来一床新棉被。
有的高三寄宿生晚上偷偷“开夜车”,在寝室开“卧谈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温友稚为此专门制订了寝室管理制度,经常值班到深夜,等学生入睡了还要巡查一次。一段时间后,学生讲话现象少了,“开夜车”的情况也少了,学习成绩明显提升。
他爱每一堂课
温友稚情系学生,从不因成绩的好坏厚此薄彼,对于问题学生更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劝导和教育,让他们找回自尊和自信,变得好学上进。
宁化六中创办于1977年,属省二级达标学校,留守孩多,学生整体素质不高。为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温友稚总结出一套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学会到会学,从会学到爱学。他独创了愉快教学法、情感教育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方法,采用“学导用”课堂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使枯燥的数学课变成趣味十足的知识探索课。
备课、授课、反思、教研……身为宁化县“高中数学名师工作室”骨干成员,他立足山区学生的特点,面向每一个学生,锐意教改,积极指导青年教师备课、讲课,从教学内容到教材、教法一一把关,帮助他们提高业务水平,成长为教学骨干。
以爱为帆,为梦想领航。班上哪个学生偏科严重,哪个学生家庭困难,哪个学生情绪波动,温友稚心里都有一本帐。对待偏科严重的学生,每次考试结束后,他都会针对他的成绩变化制定相应的辅导方案。学生黄倩认为,温老师有着严父般的威严,也有着慈母般的柔情,对学生很有爱心,学生考差了,他从不埋怨学生,反而经常安慰学生,帮学生找原因,找差距,找方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教26年来,温友稚多次在省、市、县举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获奖,十多篇教学论文在《福建中学数学》等知名刊物上发表。
他爱言传身教
温友稚的人生准则是“踏踏实实工作,实实在在做人”。他严于律己,率先垂范,在学生中一向有威信。他经常带领同学跑步,凝聚班级的力量。为了不让学生迟到早退,他公开承诺自己每天按时到校,他说到做到。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班级秩序井然,极少出现学生无故迟到、早退现象,年年获评文明班级。
爱字当头,勤字当先。多年来,不管有事没事,温友稚总爱抽空到班上转转,明察秋毫,尽管学生私下称他“间谍”,对他敬畏有加,但还是乐于和他交朋友。2009年,刚接手高二新班级时,他发现班级纪律散漫,迟到学生多。为狠刹这股不良风气,他每天早晨、中午进班查看,并在楼道守候。“明天还让老师在这等你吗?” 他轻轻的一句质问,却令迟到的学生倍感惭愧,迟到现象很快消失。
温友稚长期担任高三毕业班教学,早出晚归,经常忙到深夜。2008年5月,他因操劳过度突发胃出血。“学习很紧,复习重要,我不想你们因为来看我而浪费时间!”面对自发前往医院看望他的学生,他总是这样劝导,并再三吩咐数学科代表要多指导同学复习迎考。高考在即,他始终放心不下学生,第二天就偷偷地出院,重返课堂。那年高考,他的教学成绩位居全市第四名,却因治疗不彻底落下慢性胃病。
2016年6月,温友稚患上舌骨囊肿,喉结上方长出肿块,连讲话、吞口水都很艰难,同事们都劝他到医院进行手术,但他怕影响学生学业,硬是撑到高考结束后才走进医院,住院进行囊肿切除手术。
26载寒来暑往,温友稚用温暖、无私的爱放飞学生的希望。如今,他桃李满天下,不少学生大学毕业后事业有成,他也因工作成绩突出,连年获评“优秀教师”,多次受到省市领导的亲切接见。面对鲜花与荣誉,他依旧内心沉稳,从不张扬。他始终秉承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行,为人师表,默默奉献,甘当教育事业的追梦人。(赖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