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吃中元粿

日期:2018-08-27 09:21 来源:宁化县政府
| | | |
    昨天是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宁化人又称之为“七月半”、“月半节”等。
    在客家人眼里,这一天也属于节日,仅次于春节和清明。客家人有强烈的血源意识,对自己的祖先充满了无限的尊敬和崇拜,除了在每年清明节大祭扫之外,到了七月十五还要再祭祀一次祖先,故“七月半”又有“小清明”之说。
    宁化人过中元节,少不了中元粿。因为客家人是从中原地区迁徙而来的,敬祖睦族是客家人的传统,人们为了怀念祖上,孝顺长辈,教育子孙,每年农历七月十五都会在自己祖堂上摆上粿子(中元粿),以及芋子、枣子、葫子(葫瓜)、糖子(糖果),寓意五子登科。
    中元粿的形状多姿多彩,蔚然成趣,有长条形的,有圆柱形的,还有类似扁担、箩筐、柱梁、飞燕等各种造型的,不一而足,其共同心愿是祭祀祖先,祈求祖宗庇佑后人。此时,家长会把小孩和家人召集在一起,一边吃粿喝茶,一边讲述祖上荣光和家规祖训,教育孩子从小励志,学好本领,长大做个有能力有出息光宗耀祖的人。
    传统的中元粿用的是优质大米。制作时,先将大米洗净浸泡5小时后滤干,碾成米粉。  
    接着把锅烧热,加入少量食油,再放入米粉用文火翻炒,直至又熟又香。
    把炒好的米粉出锅置于盆中,冷却后加入适量冷糖水(红糖、白糖均可)及少量盐水搅拌,搓揉成团后捏成各种形状的中元粿,放入蒸笼蒸熟后即可食用。
    过去,人们外出经商务工往往带着干粮,这些干粮就包括中元粿,一来携带方便,二来加工后的米粿易保存,数日内不会变质。民谚说:中元粿,香又甜;可充饥,又养颜。2014年被省、市烹饪协会专家评定为“福建名小吃”。
(宁化在线综合自宁化县客家小吃网、三明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