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2014-01-24 11:22 来源:宁化县人民政府
| | | |

  2014120日在宁化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县长 杨 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我县各级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建设闽赣边界中部工贸文化旅游强县目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三区”开发、“四地”建设,全力以赴稳增长、惠民生。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初步统计,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0.24亿元,增长11.6%;实现财政总收入6.73亿元,增长23.34%,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4.67亿元,增长24%;实际利用外资710万美元,增长14.7%,外贸出口完成4549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00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9410元,增长12%物价保持基本稳定。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着力壮大工业经济,密集出台促进工贸企业稳定增长措施,全面落实惠企政策,强化要素保障,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工业经济健康平稳运行。预计全年完成规模工业产值88.57亿元,增长17.2%;实现工业增加值26.9亿元,增长18%,全县工业用电量增长8.8%,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家。泓佳服饰、鸿丰纳米轻质碳酸钙生产线、金亿电子LED生产线、金江钨业仲钨酸铵生产线技改提升、环保包袋制品生产、出口成衣及箱包生产等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精密光学元件、长宁纺织二期、安荣建筑铝组合模板等项目加快推进;华侨经济开发区完成土地平整1500亩,开工建设标准厂房,城南工业园110千伏输变电站建成投入使用。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在稳粮优烟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河龙贡米、油茶、薏米、獭兔等特色农业产业,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发展品牌农业、设施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农业生产整体水平提高。预计全年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40亿元,增长4.9%全国商品粮基地、全省最大烟叶生产县地位巩固提升,獭兔生产列入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县重点产业,宁化薏米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薏米种植基地被中国中药协会评选为道地优质药材基地,全县新增“三品”认证产品7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6家,其中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9家。着力激活第三产业,完成20132020年第三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编制,预计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亿元,增长17%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推进文化旅游融合,我县被评为“最美中国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目的地”,客家祖地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通过省级验收。预计全年接待游客120.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07亿元,分别增长16.1%16.5%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51亿元,增长46.4%。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水果批发市场、快消品配送中心、医药配送中心等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夏商百货与客家商业广场签订入驻协议,客家美食文化城部分投入运营,闽赣小商品城、粮食批发市场、纺织品综合市场、电子商务城等项目加快推进,永辉、新华都、南大街等商贸商圈初步形成,城区中心农贸市场开工建设。积极拓展金融服务业,设立企业应急转贷基金和融资担保风险补偿金,开设“助保贷”业务,全县各类金融机构新增贷款15.96亿元,贷款增幅、增量均居全市第一,年末各项贷款余额53.43亿元,成功开办1家村镇银行。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新建设商品房面积44万平方米,销售23.5万平方米,增长53%完善宁化客家小吃产业推广体系,全年免费培训宁化客家小吃从业人员3018名,新开设宁化客家小吃店面1050家,其中县外701家。 

  城乡面貌持续改观。坚持高起点编制规划,完成城区东部新区规划、新桥片区控制性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修编,以及6个村庄小区规划编制,启动城市绿道、停车场、道路红线、防洪排水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坚持高标准建设城市,拉开城市架构,启动7条城市道路、6座跨溪大桥建设,西门大桥、江滨北路、新桥路等建成通车,横街路面改造接近尾声,边贸东路鸡山路、翠华西路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新增城市路网22公里;完善配套设施,完成南山水厂主体工程和城区7.5公里供水管网改扩建,建污水收集管网12.8公里,铺设燃气管网48公里;提升城市品位,实施城市绿亮美工程,完成东大路205线交叉口至天鹅酒店路段绿化及夜景工程、翠园广场改造和江滨市民休闲广场建设,新建南大街停车场,启动东溪西岸沿河景观工程改造,实施横街客家风格建筑立面改造,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县城验收。坚持高水平管理城市,开展为期半年的城市管理专项整治行动,继续保持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高压态势,加强城市垃圾和弃土管理,城区“六乱”、“两违”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城区市容环境和交通秩序有所改善。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田岭下至曹坊坪上公路、狐狸墩大桥建成通车,新建35KV农村变电站2座;完成2170亩土地整治、1.19万亩标准农田、5400亩新增粮食产能田间工程项目建设,全面完成2012年中央财政追加小农水建设任务,实施6条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和9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东坑、黄山寮水库建设顺利推进,城区三期防洪工程基本完工,实施水轮泵站和电站改造升级,第6批初级水利化县建设通过省政府验收,我县列入国家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工作有序开展,全县共颁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214本,面积347.67万亩。推进“客家风情·美丽乡村”三年行动,争取土地增减挂钩指标1172亩,集镇“五个一”工程加快推进,安远实现撤乡设镇,淮土禾坑、石壁杨边等4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扎实推进。实施点线面攻坚计划,突出公路沿线和重点村环境卫生整治,完成300户客家建筑风格立面改造,950户造福工程农村危房改造,1050户以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 

  民生质量稳步提高。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全县新增农村劳动职业技能培训1900人,新增城镇就业2408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5873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0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06%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新农合继续提标扩面,筹资标准提高到330元,参加率达99.99%。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农村低保标准提高100元,社会福利中心建设稳步推进,新建农村敬老院2所。开展全省残疾人工作示范县创建,完成165户残疾人安居工程,为800名残疾人提供免费复明手术、免费验配助听器、托养补助、创业扶持等服务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开工建设保障房491套。深入推进生态县建设,持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县验收,新增省级生态乡镇3个、市级生态村72个,7个乡镇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评审。继续打好水土保持攻坚战,投入1.13亿元,完成21.7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建成水保科普示范园一期,完成造林绿化5.48万亩。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三费”1505万元,兑现医疗补偿8870万元,发放低保金及补贴1783万元、五保金及补贴357万元、农资综合直补3906万元、水稻良种补贴891万元、储备订单粮食补贴571万元,兑现农机具购置补贴、水稻保险补贴1402万元、生态公益林补偿金1005万元。认真办好为民利民实事,2013年年初确定的十件为民实事全面落实,西门大桥改建、农村寄宿制学校热水工程、农村人口安全饮水工程、农村造福工程危房改造、翠园广场改造等5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东溪沿河江滨北路绿化、路灯、景观工程基本完成,45个村垃圾清运试点工作全面启动,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六中校园扩容、北山公园改造、南山水厂新建及老城区供水管网改造等4个项目完成年度工作目标,顺利结转下年继续推进。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工作稳步发展,与省农科院签订农业科技合作协议,被列为承担省科技重大专项重点县,省科技厅在我县设立4个水土保持项目示范点,有36件专利被授权,其中发明专利3项,2个项目列入省市科技计划,新增1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我县顺利通过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达标评估验收,本科万人口上线率居全市第三位,7所学校通过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城东幼儿园成功回购改制,第二实验小学、幼儿园正式办学,新改扩建乡镇幼儿园2所,增设教学点附属幼儿园13个,开设农村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47个,完成9所城区学校扩容建设、2所农村薄弱学校改造、35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热水工程和12所学校“班班通”建设,引进“人教数字化校园”,完成36个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建设,新增3条周末学生班车专线。文体事业繁荣发展,成功举办第19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和首届石壁客家论坛,石壁跻身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全年新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完成纪念馆第五次改版和农村有线广播联播联控应急预警系统建设。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投入使用,客家祖地博物馆主体封顶,北山公园改造项目全面实施。开设激情广场2个,新建城市多功能运动场2处,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大病补偿范围从2种扩大到8种,门诊特殊病种由19种增加到27种,医疗补偿封顶线提高到10万元,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开工建设县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县医院妇产科病房楼改建,实施4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及2个卫生院环境改造项目;积极开展“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4‰以内,出生人口性别比趋向正常,计生协会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各项社会事业齐步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平安宁化”建设,抓好信访维稳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县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社会保持安定稳定。推进双拥创模工作,实现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三连冠”。建立健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机制,加强装备和队伍建设,提高气象服务水平。推进服务型统计建设,部署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此外,精神文明建设、老龄、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工作不断加强,民兵预备役、老区、外侨、机关事务、人防、民族宗教、档案、史志、水文、防震、库区移民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认真贯彻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支持县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广泛听取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共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95件、政协委员提案145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全面贯彻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扎实推进“六五”普法和依法治县工作。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加强行政执法行为监督检查。着力抓好重点工作督查,监察、审计监督职能得到充分发挥。深入开展“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和“增激情、鼓干劲、正风气”活动,推行重点项目窗口代办、部门代办,推进行政提速,项目审批时限压缩率达62%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是县委科学决策,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全县人民埋头苦干、辛勤创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在各行各业辛勤劳动的全县人民,向给予县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宁化建设和发展的中央、省、市属驻宁单位、武警官兵、各界人士、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宁化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生产性大项目、好项目偏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后继乏力;财政收入总量偏小,税收结构不合理;工业经济总量不足;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民增收渠道较为单一;市政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城乡环境卫生问题仍然突出;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保障能力较弱,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重点 

  今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5%;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外贸出口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突破工业经济。加快建设重要平台,推进华侨经济开发区“一区多园”建设,力争开发土地1000亩以上;加强园区内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建设,争取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主体完工、部分投入使用,新增入驻园区企业10家以上,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0亿元。加快推进重点项目,着重抓好23个重点工业生产性项目建设,争取精密光学元件、长宁纺织二期、鸿丰钙化物深加工二期、翠云茶叶、春辉茶叶等项目建成投产,牛仔布配套纺纱、通尔达电线电缆、福仁食品等项目加快推进。加快发展重点产业,拓展延伸有色金属加工、矿产加工、生态食品、轻纺服装和新兴产业“4+1”产业链,培育发展“4+1”重点产业集群。加快培育重点企业,扶持培育现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引导存量企业实施技改,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着力引进品牌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 

  推进现代农业。深入开展农业“双百”活动,发展壮大烟草、粮食、林业、园艺、养殖、休闲观光农业六大产业,稳定粮食播种面积55万亩以上,落实烟叶种植面积10.84万亩,新植油茶2万亩、茶叶0.5万亩,推进石壁现代农业示范园、旺龙蛇类养殖园等项目建设。全面建立县级土地信托流转服务平台,推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全县新增家庭农场30家、家庭林场10家以上。加快推进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0个,争取组建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品牌农业,积极推广农业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河龙贡米、宁化薏米、獭兔等产业园建设,鼓励支持宁花科技、扬晨食品等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全县新增“三品”认证农产品5个以上、设施农业1000亩以上。 

  提升第三产业。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推进专业市场培育,加快粮食批发市场、医药配送中心、纺织品综合市场、闽赣小商品市场等专业市场建设,支持鼓励知名品牌和大型商场入驻,加快形成建材商品、日用品和服装、家电集散地。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抓好公路港及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建设闽赣电子商务城,积极发展以齐家网为龙头的电子商务,争取淘宝网特色中国客家馆开馆。力争新培育发展限额以上商贸企业5家,专业市场年成交额达15亿元以上。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挖掘优质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创意、工艺美术等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产业产值。整合丰富旅游资源,推进客家祖地、天鹅洞群整体开发,引入民资建设生态景区景点,推动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发展,启动客家美食文化城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客家宾馆申评四星级酒店工作,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和区域合作,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3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12亿元。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争取兴业银行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推动农村信用联社改制和邮储银行改革,引导金融机构服务网点向乡镇延伸,鼓励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力争新增贷款8亿元以上。创新发展宁化客家小吃产业,加快宁化客家小吃一条街建设,做好宁化客家小吃的展示展销,确保新增宁化客家小吃店600家以上。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发挥新近出台的商品房分期办理土地使用权证、限价商品房分类保障定向配售等政策效应,促进房地产投资、商品房销售稳定增长,力争全年销售商品房20万平方米以上。 

  二、突出统筹协调,促进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六大”提升工程,突出抓好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夯实城乡发展基础。交通领域重点抓好省道纵八线连屋至下曹、湖村至泉上、石碧至淮阳公路建设,新建通村通组公路15公里,完成5座危桥改造,全力做好湄渝高速公路宁化段开工建设各项准备工作,推进浦建龙梅过境铁路前期工作。能源领域重点抓好235KV农村变电站建设,实施9座水电站增效扩容工程,争取核准实施山地风电项目。水利领域重点抓好东坑、黄山寮水库及灌区配套工程建设,争取年内基本完工,推进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解决7个乡镇4万人不安全饮水问题,实施7条中小河流域治理和5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开工建设闽江防洪工程三明段一期项目,启动新一轮小农水建设,推进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县建设,深化隆陂水库引调水工程前期工作。 

  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加速城市开发,加快推进翠华西路、创业路、慈恩路以及翠华西路桥、边贸桥、高堑桥、江景1号、2号桥等城市路网建设,争取年内形成城区交通环线;启动边贸东路、葛藤路建设,推进慈恩文化园和东部新区建设,加快城市“东扩南伸”。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并重,实施老车站、物资局、新桥路片区改造,抓好朝阳新村、五星路等背街小巷路面改造,逐步改善老城区居住环境。加强城市供水、排水、排污、供气、公共管廊等项目建设,实施城市绿亮美工程,逐步完善城市功能。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探索土地一级开发权融资模式,破解城市建设资金不足难题,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发展。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试行居住证制度,积聚县城区人气商气。加强城市管理,继续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整治行动,健全城市管理联合执法机制,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推进小城镇建设,认真落实旧村复垦、土地增减挂钩等政策,推动项目向重点乡镇倾斜,引导产业、人口、基础设施及各类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探索赋予与中心乡镇人口、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推进石壁、曹坊、湖村、安远4个市县中心乡镇建设,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适时启动淮土乡撤乡改镇工作,提高小城镇建设质量和水平。 

  注重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落实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加强节能减排,争取年内通过国家级生态县评审验收,国家级生态乡镇总数达到13个。加强寨头岭水库、隆陂水库水源地保护,启动实施西溪、东溪清水工程两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集原料交易、加工、综合利用于一体的林业循环经济产业园,提高林业资源利用率;加强林政资源管理,促进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实施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完成造林绿化1.5万亩。继续打好水土保持攻坚战,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万亩。延伸拓展“点线面”攻坚,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公路沿线整治绿化,落实农村保洁制度和经费,进一步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发挥好“美丽禾坑”、“美丽杨边”的引领示范作用,抓好省级村镇住宅试点小区和4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做好库区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工作,实施造福工程危房改造1500户,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三、突出以点带面,促进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完善林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重点整合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监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公务员管理、内贸和外贸、涉农管理等机构和职能,全面完成改革任务。抓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重点对县属事业性质的信息中心、公共资源交易机构、卫生技术服务和检验检测等机构进行整合,持续做好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项目审批提速。完善财税工作机制,抓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开展福建省水管体制改革试点县工作,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鼓励外资投向我县“4+1”重点产业,支持外资投向我县金融、教育、文化、医疗、育幼养老、商贸物流等服务业领域,鼓励和支持现有出口企业开展加工贸易,推动工贸企业转型升级。依托石壁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办好第20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第7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第2届石壁客家国际论坛,深化宁台交流合作,推动宁台交流合作向更高水平、更宽领域发展。加强山海协作,推动与沿海共建产业园,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有序转移或成建制转移。充分利用6·18海交会、9·8投洽会、11·6林博会等各类招商平台,加强对接,深化合作,促进发展。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充分释放民营经济的潜力和活力,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完善招商工作机制,健全招商引资考核办法,进一步发挥引进工业大项目、好项目若干优惠规定的政策导向作用,实行领导领衔招商制度,推动驻外机构、招商小分队人员定点招商,提高招商引资实效;落实招商引资主体责任,建立招商联络员制度,完善投资项目从洽谈、跟踪、签约、开工到竣工全过程责任约束机制,提高签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创新招商引资办法,突出产业链招商,围绕“4+1”产业链拓展延伸,精心策划一批科技含量高、拉动能力强的项目,吸引投资目光;突出回归创业招商和以商招商,引导和鼓励海内外客家乡贤回乡投资创业,提高招商引资针对性。营造良好招商环境,坚持诚信、互利、共赢原则,努力为客商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服务,全力营造亲商护商爱商环境,让客商想进来、能发展、留得住。 

  四、突出均衡平等,促进民生保障持续加强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城乡各类劳动者就业,力争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6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100人。稳步推进各类社会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加强劳动保障监察,规范企业用工行为。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完善城乡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建农村敬老院2所。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300套以上,供应限价房600套以上。落实城乡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城市低保与工资标准挂钩的调整联动机制,改善优抚对象待遇。发展残疾人事业,实施残疾人康复、就业、助学、保障“四大工程”。 

  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科技方面,积极拓展院县合作领域,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或创新型企业创建工作,争取3个以上项目列入省市科技计划,40件以上专利被授权。教育方面,围绕争创“教育强县”目标,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完成宁化六中校园扩容提升工程,新建工业园区小学,加快中小学生社会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推进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全面完成省级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扎实推进“班班通”建设,为8所学校引进“人教数字校园”,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稳步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加快发展高中教育,继续保持高考万人口上线率位居全市前列。文化方面,开展三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加快客家祖地博物馆、公共图书馆、老干活动中心建设和北山公园改造,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基层文化站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伊秉绶、黄慎等宁化历史名人故居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和保护工作,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卫生方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继续实行院长年薪制,试行医生、技师年薪制。继续抓好30个常见病单病种付费改革,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一轮改革,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启动县医院整体搬迁前期工作,完成7个卫生院加强建设和7个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人口与计划工作,适时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实施葛藤人才行动计划,坚持本土化人才培养与高层次人才引进相结合,加快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为宁化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强化“道德讲堂”建设,推广社会志愿服务,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深化“平安宁化”建设,坚持源头预防,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综治信访维稳1+N联动机制,引导群众理性依法表达诉求,及时排查和化解信访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严厉打击各类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秩序的不法行为,扎实推进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提高社区服务管理水平,确保社会安定稳定。强化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推进道路交通安全整治“三年行动”,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全面完成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范和杜绝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深入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整治,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价格监管,稳定市场物价。促进各项事业共同发展,加强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建设,做好征兵和优抚安置工作,提高双拥共建水平。继续抓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工商、税务、统计、审计、机关事务、气象、人事、档案、地方志、防震减灾、机构编制等工作。关心妇女、儿童、老年人和社会慈善事业,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科协、工商联等群众团体的工作。 

  办好为民利民实事。在认真办好省市确定的为民实事,落实好各项普惠性强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集中精力办好以下10件为民实事,让群众共享更多改革发展成果。①建设客家影视院线综合体;②实施县医院整体迁建及乡镇卫生院加强建设;③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④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⑤建设城区主要交通路口视频监控系统;⑥实施湖村至泉上公路改造及农村公路安保工程;⑦新建城南工业园区小学;⑧实施北大街至中环路道路改造;⑨新建紫竹公园;⑩实施宁化一中操场改造。 

  五、突出职能转变,促进政府形象持续提升 

  加快建设责任型政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加快实现政府职能从注重事前审批向加强事中管理和事后监督转变,从直接介入市场行为向提供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转变,从粗放式的管理向精细治理和公共服务转变,切实把政府该做的事做好做到位,把政府该管的事管好管到位。 

  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做好简政放权“下篇”文章,把中央和省市明令取消的、政府不该管的,不折不扣地放给市场、放给社会,更好地挖掘市场潜力,激发社会活力,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推行“两个代办”和网上并联办理,更好地服务群众、方便群众。加强效能建设,落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深化“增激情、鼓干劲、正风气”活动,着力治慵治懒治散治拖治粗,提高办事效率,建设高效政府。 

  加快建设法治型政府。推进依法治县,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优质高效办理建议提案,主动接受新闻舆论监督。培树法治理念,坚持法治思维,善用法治方式,推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使行政在法治轨道上有力推进。推行阳光政务,坚持政务公开,广泛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完善行政机关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政府公信力。 

  加快建设廉洁型政府。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数,严格控制“三公”经费。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加强行政监察,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强化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制约,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力度,深入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强对全体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努力建设一支清正廉洁的公务员队伍,以廉洁奉公的政府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宁化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困难与希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下,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先行先试,激情创业,进位赶超,为建设闽赣边界中部工贸文化旅游强县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