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弱视,早防早治效果佳
斜视、弱视是危害儿童视力发育最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许多儿童时期的眼病都会导致弱视,因此,弱视和斜视是儿童眼病防治的重点。由于弱视多为单侧眼患病,儿童在生活中看东西时,视力正常一侧眼球的工作,会掩盖另一侧弱视的问题,使得弱视问题不易会发现。同样,斜视早期也不易被发现。很多弱视斜视问题等到家长发现时,已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弱视、斜视并不是无法治愈,只要发现得早,绝大多数弱视和斜视儿童通过早期治疗是可以痊愈的。
轻视:就诊患者不到一成
据了解,斜视、弱视目前已成为小儿最常见的眼科疾病,斜视患病率约3%,弱视患病率2%-4%。简单地说,斜视就是两只眼的位置不对称,如我们通常说的“斗鸡眼”、“推窗眼”等;弱视,是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如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白内障等视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低于其年龄段的正常视力的下限。诊断弱视时不能不分年龄段,不能只用0.8一个标准。3-5岁儿童正常视力参考值下限为0.5,6岁及以上为0.7。两眼最佳矫正视力相差2行或更多,较差的一眼为弱视。如果小儿视力不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视力下限,双眼视力相差不足2行,又未发现引起弱视的危险因素,则不宜草率诊断为弱视,可以列为观察对象。
然而,一些家长由于工作忙,或者对儿童斜弱视缺乏重视、认识上存在误区,未定期给孩子的眼睛做检查,往往对孩子罹患斜视、弱视不知情;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大了,视力自然就会正常”或者“等孩子大了再治疗也来得及”,结果就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警惕:年龄越大治疗效果越差
据介绍,弱视多数是由于视力发育迟钝引起的。此外,斜视、近视、远视、散光等也会造成弱视。弱视是不会自愈的,患者超过一定的年龄,治疗就较困难。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为0-3岁,双眼视觉发育6-8岁成熟,所以最佳治疗年龄是学龄前期,年龄越大治疗效果越差,成年后治愈率几乎是零。如果在学龄前发现,并得到及时和科学的治疗,一般是可以治愈的,而且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因此,家长定期带孩子到医院做眼部健康检查非常必要,这也是早期发现弱视最有效的方法。而斜视,不仅影响美观,还严重危害到视功能,会造成缺乏立体视觉、弱视等;此外,有些斜视若不及时治疗,还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如脸面不对称,歪脖子等。这些都容易给未来的升学、就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其实,即使是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也不可放弃治疗,相反,更要坚持治疗。只要还有一点点效果,家长和孩子都不要轻易放弃,要坚持治疗,并做好复查和随访。倘若放弃治疗,那就永远没有机会了,孩子永远是斜弱视。
关键:及早发现及早正规治疗
怎样才能及早发现孩子是否患有斜视或者弱视?其实,孩子自己对眼睛视力的好坏并不知道,所以在其视觉发育的敏感期,也就是在学龄前,就应该定期带孩子去医院做眼睛检查。对于幼儿,平时应观察有无斜眼,看东西时是否有歪头或眼球抖动等情况,以及定期带孩子进行眼睛健康检查。如有上述情况,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斜视、弱视的治疗,一般是由眼科医生根据患儿的斜弱视的类型、性质、程度以及发病的年龄,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并由医生进行指导治疗过程。临床上治疗斜弱视的主要原则是,首先积极治疗弱视,当双眼视力平衡后再进行矫正斜视。
而纠正孩子弱视,首先必须矫正屈光不正。一是进行规范验光、配戴合适眼镜;二是再配合遮盖疗法、视觉刺激疗法、精细训练疗法等。值得提醒的是:弱视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和孩子的积极配合,尤其要坚持长期治疗、视功能训练和随访。否则,不仅事倍功半,而且可能半途而废。此外,还提醒斜视患者,在手术治疗后还要坚持术后训练,以便更好地康复。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