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普法责任制?
一、“谁执法谁普法”出自哪里?
“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机制是在“六五”普法规划中首次明确提出的。
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也提出,实现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加强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
二、“谁执法谁普法”具体要求是什么?
“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机制要求各部门各行业要按照该原则,积极面向社会开展本部门本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也就是要求实施法律的部门和机构承担起普法的任务和责任。
执法者有普法的义务,在具体执法过程中,要向执法对象讲清楚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各主管部门,也应承担起普法工作,而不是说仅仅由部门内具体执法的机构去普法。
三、“谁执法谁普法”厉害在哪里?
1. 普法覆盖范围广!
“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机制有利于扩大普法治理工作的覆盖范围,充分利用各类法治宣传教育资源,强化和明晰各部门的普法宣传责任。
2.普法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
通过普法和执法的衔接,加强普法工作的专业化建设,进而降低普法成本,提升普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法律实施奠定更为扎实的社会基础,促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顺利实现。
四、具体部门的责任分工
小伙伴们是不是认为,普法的重点部门那肯定是政法部门,如:法院、检察院等等,还有公安部门等耳熟能详的几个行政机关。那普法君就来聊聊这几类部门哈。
法院负有司法审判的职责,负责审理案件,解决基本民事、行政、刑事案件纠纷。法院应该在解决基本民事、行政、刑事案件纠纷中普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如: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侵权责任法、法官法、律师法、国家赔偿法等法律法规。
公安部门依法管理社会治安,行使国家的行政权,依法侦查刑事案件,行使国家的司法权。公安部门应该在管理社会治安,依法侦查刑事案件等执法过程中,普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如: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居民身份证法、出境入境管理法、道路交通安全法、集会游行示威法、禁毒法、护照法等法律法规。
民政局:需要普及婚姻法、收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殡葬管理条例、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法律法规。
邮政局:需要普及邮政法等法律法规。
人社局:需要普及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失业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
除了上述这些大家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政府部门,我们“谁执法谁普法”制度拥有一个“超强超豪华”的普法阵容:
教育局、科技局、民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务员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外经局、文广新局、卫生局、审计局、旅游局、法院、检察院、公安部门、司法局、信访局、国家安全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