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SM06136-1700-2020-00010 文号 石委〔2020〕29号
发布机构 宁化县石壁镇人民政府 生成日期 2020-04-20
标题 关于印发《石壁镇省级乡村振兴特色镇实施方案》的通知
内容概述 关于印发《石壁镇省级乡村振兴特色镇实施方案》的通知
有效性 有效
索 引 号 SM06136-1700-2020-00010
文号 石委〔2020〕29号
发布机构 宁化县石壁镇人民政府
生成日期 2020-04-20
标题 关于印发《石壁镇省级乡村振兴特色镇实施方案》的通知
内容概述 关于印发《石壁镇省级乡村振兴特色镇实施方案》的通知
有效性 有效

关于印发《石壁镇省级乡村振兴特色镇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0-04-22 15:33
| | | |
政策解读:
 中共石壁镇委员会 石壁镇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石壁镇省级乡村振兴特色镇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党支部、村委会,直各单位:

   壁镇省级乡村振兴特色镇实施方案》已经党委、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石壁镇委员会

                               石壁镇人民政府

                                   2020420

 

 

 

 

石壁镇省级乡村振兴特色镇实施方案

(2020--2023)

 

为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根据《中共福建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工作方案>的通知》(闽委振兴组〔2019〕3号)和省市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件要求,加快推进石壁镇省级乡村振兴特色镇的各项工作,现结合石壁镇镇情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打造“党建示范引领强镇、活力开放边贸重镇、融合发展产业兴镇、宜居宜游生态名镇”总目标,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各专项领导小组推进落实、村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注重脱贫攻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充分调动各村积极性,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推进省级乡村振兴特色镇建设,积极探索具有石壁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

二、任务目标

紧紧围绕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五大振兴”,坚持发展项目清单化、工作落实责任化,夯实基础设施,突出特色培育,着力机制创新,促进全面振兴。通过巩固农业发展基础、提升传统农业质效、扩大特色产业规模、发展农旅融合业态,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做强做优烟草(翠碧1号)、烟后糯稻等传统优势产业,推进油茶、食用菌等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推动特色农产品“一产接二连三”,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农旅精品线路。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目标,深入推进“农业强、文旅兴、生态美”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培育工业产业,致力推动家具产业“多循环”策划对接有深度的项目产业链,实现转型融合升级。

重点任务

(一)突出产业的集聚融合,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1.实现特色兴农发展。着力做好“特”字文章,加快土地流转,优化布局、集约开发、培育品牌、特色发展,把现代农业集群做大做强。一是持续实施稳粮优烟战略,落实每年烟叶种植1.5万亩、烟后糯稻种植约2.6万亩、河龙贡米种植1200亩,推进陂下村烟叶示范田项目建设300余亩。培育壮大陈塘村天雕绿品白莲加工、大路村田园牧哥现代农业、杨边村群益努比亚山羊养殖场等“一村一品”,加快推进江家村味之源生态农业蔬菜种植、陂下村七叶一枝花中草药种植等一批特色种养产业。二是加大溪背厚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千亩油茶林”、万菌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食用菌产业培育生产力度生产前的油茶壳用于食用菌培育,成为茶薪菇的特质原材料,实现油茶的全产业链利用,推动产业提质升级三是依托石壁客家农特产品开发、宁化渡仁电子商务、宁化伊诺千金电子商务等公司,挖掘农特产品的卖点和亮点,好以湿花生”、“茶油”为首的特色产品开发、品牌打造和线上线下推广推动特色农产品“接二连三”,建设农业产业强镇,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2.实现项目集聚增值。依托培育工业产业,通过创新引领、融合增值,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重组供应链、完善利益链充分发挥家具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深化乡贤“带资回巢”工程,吸引更多企业在园区落地落户;推进家具产业园中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向上向下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家具技术研发、业务培训等产业,全力打造集“产、销、研、展、人才输出及旅游观光服务”为一体的县内最大的实木家具集散中心。围绕陶土、紫砂等特色产业,策划对接有深度的项目产业链,推动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培育出石壁人自己的“金娃娃”三是持续深入开展“五比五晒”暨“项目大比拼”竞赛活动,力争近景谋划项目15个,总投资12亿元促成更多招商成果落地

3.实现农旅融合提升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主动融入景区打造观念,在石壁现代农业观光园、溪背老鹰山庄等地开展农家乐农事体验游,建立农产品采摘、农事体验和度假于一体的农旅休闲胜地,让游客参与农作劳动、休闲采摘。同时,在田园风光景观和农耕文化景观突出的虎龙公园、葛藤文化长廊等地开展生态型农业观光游,结合陈塘“闹春田”民俗活动开发农耕文化休闲游,让乡村旅游有特色有突破,形成一批产业融合发展的试点示范,实现产业融合兴镇。

(二)突出人才的培育和引导,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1.培育新型农民队伍。加大力度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以推进职业农民制度建设为统领,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养造就一批扎根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等新型农民队伍,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加大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政策激励,增强乡土人才的成就感、荣誉感,并通过结对子、建团队等形式,扶持培养一批创业能手、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努力将乡土技艺“传下去”“推开来”。促进新型职业农民与各类经营主体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村振兴生力军。

2.引导外来人才聚集。完善村级后备干部“墩苗工程”培养教育等选拔程序,支持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等返乡创业创新依托龙头企业,吸引一批青年到我镇创业、就业,发挥石壁镇商会与党委政府、会员企业的联动作用,凝心聚力,进一步充实石壁镇人才库。在“培”上下功夫,不断创新培养方式、拓展培养渠道、完善培养机制,满足理念、知识、技能提升需求;在“育”上做功课,坚持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制度供给、公共服务等方面优先保障外来、返乡人才干事有平台、成功有褒奖、失败有保障。

(三)突出文化的繁荣和兴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1.融合本土底蕴,致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一方面依托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招牌,统筹保护、利用和发展的关系,以客家祖地为核心,充分发掘客家特色文化,实施“文化+旅游”,开发古法养生风情体验游,建成集旅游观光、民俗活动、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生态旅游区,提升综合特色旅游开发价值打造文旅康养胜地,形成客家特色文化产业链。另一方面依托陈塘村三明市第一批市级历史文化名村石碧村中央红军村全国文明村等红色文化地,融合禾口区扩红指挥部红军标语墙体、红军长征出发地广场红军独立第七师旧址群石壁红军烈士纪念碑红军医院纪念园陈塘红军医院旧址群“三部一场一墓一岗”等地,配套发展餐饮、文化、旅游等产业,形成“一线两区多点”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开发结构打造红色特色精品旅游路线。

2.完善阵地建设,加快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注重提升人文环境建设,完善村规民约,通过无村“五好家庭”评比等活动,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培育文明家风,积极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弘扬传统家庭美德、现代家庭理念,培育优良家风家教,以好家风涵养好民风。发扬道德模范倡导见义勇为、孝老爱亲、诚实守信、奉献敬业等行为发动群团组织,动员妇青年志愿做好志愿服务倡导文明新风积极培育陂下、陈塘、杨边等县级文明村,巩固提升石碧、溪背、禾口、红旗等国家省市县级文明村。

3.健全管理制度,提升镇村精细化管理水平。结合省级文明乡镇创建,健全镇村管理制度,解决重建轻管”、“有新房没新村的问题,严格按照青砖、灰瓦、悬山顶,花窗、门头、穿斗架等客家特色元素统一建筑,注重“留白、留文、留旧、留魂”,展现出石壁客家风格建筑的层次感,让游客停下来、留下来、住下来。

(四)突出生态的功能和保护,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1.巩固生态宜居成效。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狠抓生态环境保护全面落实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三年行动深入推进一革命五行动“三联三帮三提升”环境卫生整治机制,全面治理农村“脏、乱、差”现象。推进两高沿线环境卫生整治,进一步提升官坑村高速沿线景观林建设;确定桃金、陈塘两村实施立面改造21户;确定南田、桃金等两村实施隔音板安装共900米、绿化种植1处。持续实施“四员三制”水岸共治管理机制,强化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及水生态修复等工作措施,落实河道保洁、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等各项工作,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管理目标。

2.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打造客家文化韵味的特色小镇为目标,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以实施宜居环境建设项目为载体,开展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等创建活动。杨边、溪背等村为示范,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的方式,融入客家特色元素,巩固提升禾口村南金寨配套基础设施,抓好三坑等美丽乡村建设打造镇新面貌推进溪背村、杨边村等乡村旅游精品村和连线成片美丽乡村特色景观带建设,形成以点带面、连片带动效应打造具有宁化特色的美丽乡村景观带。

3.助推绿色保护发展。着力推进环境整治工作,加快建设江头村、溪背村一体化污水管网项目及集镇(立新)污水处理厂管网扩容拟对桃金等9个村人工湿地管网延伸扩容,进一步增加污水收集量;投入28万余元,新增购买垃圾斗,配强环卫基础设施;投入36万余元,在红旗等6个村新建农村公厕,实现镇村农村公厕全覆盖;重点打击“两违”行为,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大对河道的巡查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采沙、毒鱼电鱼等行为,力争到2023石壁境内全部河流达到常年水质达标、四季水清岸绿的效果;做好资源管控,坚决落实生态红线,加强山体植被景观保护,加大对毁林占地、乱砍滥伐、违规开采等行为查处力度,切实保护石壁的生态环境。

(五)突出党建的两化和提升,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1.抓管理促党建引领制度规范。将党建“两化”工程抓紧抓实抓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讨论制度、“三会一课”制度以及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强化内部沟通,统一思想认识,确保精准发力以勇于自我革命和刀刃向内的勇气,紧紧抓住“关键少数”,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提升支部战斗力。

    2.巩固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全面落实围绕“六个到户”等扶贫政策,深化“五项巩固提升”成果积极主动与省财政厅深入对接,加快实施省财政厅共建项目,用好上级扶持项目资金,盘活资金变股金,实现村民变股东

3.抓创新促党建引领示范带动坚持“党建引领,立足服务”及“创新、务实、有效”原则,适应党建及农村工作新形势要求,创新组织带创模式,助推“党建+”建设聚焦省财政厅党建共建挂6个乡村振兴试点示范3个软弱涣散党组织2个村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强化党建融合意识,切实发挥党组织引领带动作用

、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实行党委领导、各专项领导小组推进落实的工作机制,成立由镇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实施领导小组,统筹谋划乡村振兴全面发展。把乡村振兴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做到工作部署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工作分工到位,任务落实到位“四到位”。制定石壁镇乡村振兴多规合一发展规划,通过资金扶持、政策支持、规划统筹、宣传鼓励,按序时推进项目工程实施。

(二)强化要素保障。通过统筹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争取政策性融资等形式设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采取村企结对、部门联村等形式积极引导和吸纳社会资本参与。适时增加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民积极性和参与感

(三)强化督促落实实行督查跟踪机制,完善评价考核体系,建立目标实施巡查追责制度,对年度实施项目进行定期巡查,对落实不力的部门、村及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乡村振兴办要及时跟踪督促,及时总结提升行之有效的好机制、好做法,确保试点示范工作取得实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