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宁化县201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关于宁化县201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和201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2年12月31日在宁化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宁化县财政局局长 伍秉曲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2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2年全县财政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监督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落实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狠抓收入征管,着力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县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各项基本支出有效保障,圆满完成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财政预算任务。
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2012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185万元,加上级财力性补助19395万元,扣除体制上解200万元,当年可用财力52380万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相应安排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2380万元。因收入超收、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增加等,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宁化县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查2012年县级预算调整方案的议案》,将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调整为35555万元,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调整为57007万元。预计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5555万元,占年初预算107.1%,占调整预算100%,增收5926万元,增长20.0%。加上划中央收入16755万元,全县财政总收入52310万元,增收8736万元,增长20.0%;预计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07894万元(含省市专项和上年结转等支出,下同),增支10011万元,增长10.2%。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5555万元,加上财力性补助收入19759万元、专项补助51134万元、转贷地方政府债券收入872万元、上年专项结转18017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21万元、扣除体制上解200万元,收入总计126158万元。财政支出107894万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18264万元,其中:结转下年专项支出18205万元,净结余59万元。
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2012年基金预算收入20860万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相应安排基金预算支出20860万元。预计全县基金收入完成20860万元,占年初预算100%,加上级补助收入7495万元、上年专项结转1599万元,收入总计29954万元;预计全县基金预算支出28583万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1371万元。
由于预算年度尚未结束,收支数为预计数,实际预算执行数在决算编制中还会有所调整,待决算编成后再报请县人大常委会批准。
各位代表,在过去的一年里,财政工作的主要特点是:
(一)狠抓增收节支,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全县上下,尤其是各征收部门始终把组织收入作为财税的中心工作来抓,强化和完善各项收入措施,强化定期经济形势分析,强化部门沟通协调,强化税源监控,提高收入征缴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方位促进财政收入较快增长,超额完成年初预算任务。一是建立收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将2012年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收入预算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财税等相关执收执罚部门,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奖罚兑现;全年税务部门完成32837万元,占全部收入的92.4%;财政非税收入完成2718万元,占全部收入的7.6%。二是建立税费征管长效机制。发挥财政部门的协税护税作用,继续实行财税库银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确保收入均衡入库;大力开展全县税费征管综合整治工作,全年共清缴欠税7286万元。三是建立税费信息平台。强化税源监控,及时分析和监控经济发展和税源动态,认真排查,积极寻找与抓住新的增长点,严防收入流失;大力推进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电子缴库工作,缩短税收缴库时间,提高入库进度,2012年全县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92.4%,较上年决算提高4.5个百分点。四是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有关要求,继续推行和完善以“银行代收制”为核心的收缴分离和罚缴分离机制,通过收费年审和票据管理相结合, 对现行所有非税收入项目进行清理整顿,应收尽收。
在抓好收入的同时,通过强化预算编制、积极落实节支政策、认真审查各单位专项报告、控制临时追加等措施,在保证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从严控制会议、楼堂馆所建设经费支出和接待、出国(境)、购车用车等“三公”经费支出,行政成本有效控制,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注重公共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不断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安排合理调度资金,加大民生和社会事业投入力度,努力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2012年,全县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方面投入达到80737万元,同比增加9015万元,增长12.6%,占当年地方财政支出的74.8%,比上年增加了1.5个百分点。一是落实教科文经费保障机制。2012年教职工工资及工资附加支出16593万元全额纳入年初预算,拨付生均公用经费1125万元,落实教育“两免一补”资金2038万元、校安工程和薄弱学校改造资金2487万元、计算机多媒体配备项目资金643万元。落实计生法定经费,兑现计生各项政策,筹措计划生育事业费3913万元,人均达到110元;社会抚养费2291万元全额安排乡镇用于计划生育事业。加强文化投入,大力发展“客家文化”,落实客家祖地等相关项目建设资金,仅县财政当年筹措一亿多元用于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客家始祖文化园等建设,为圆满完成第25届世客会的召开奠定基础。增加科技投入,支持科技创新,按财政支出1.3%安排科技三项费用699万元,安排科技产业扶持144万元。二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拨付新农合基金7093万元;继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拨付职工医疗保险3055万元、工伤保险104万元、生育保险30万元、城乡医疗救助224万元;落实公共卫生经费720万元;对乡镇卫生院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重点支持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等改革累计投入4190万元。三是加大惠民政策落实力度。全面落实兑付种粮农民农机具购置补贴688万元、水稻保险补贴450万元、水稻良种补贴893万元、生态公益林补偿金577万元、发放农资综合补贴3820万元、发放订单粮食综合直补464万元,直接受益农民达6.35万户;发放石油价格改革补贴338万元;完成家电下乡补贴20158台,发放补贴资金642万元;完成摩托车下乡补贴2515台,发放补贴资金145万元;做好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共计补贴家电10327件,兑现补贴资金296万元。四是扎实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全县共有128个村开展一事一议项目128个,财政奖补资金1164万元,受益人数达19.41万人,其中省办批准上规模、上水平重点示范项目5个,财政奖补资金164万元;项目涉及村内道路、村内水渠、小型水利设施、村庄整治等,这些项目的实施,大大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五是大力提高干部职工收入水平。积极筹措、兑现公务员第三步规范津补贴及事业单位第三步绩效工资增支6006万元,全年工资性支出达到41749万元。六是增加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提高低保标准并及时足额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684万元;加强救灾资金管理,拨付救灾资金4096万元;支持乡镇敬老院建设,及时拨付敬老院建设专项资金180万元;加大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资金3672万元用于公租房、廉租住房和棚户区改造;此外农村五保户对象、城镇“三无”人员生活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七是提高城镇就业率,以就业带动群众增收。进一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有关政策的补充规定,大力扶持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自立自强,维护社会安定稳定;拨付各类就业补助资金573万元、再就业资金193万元;拨付小额担保基金428万元、客家小吃培训补助100万元,充分发挥再就业资金使用效益,支持再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三)突出投入重点,建设资金保障有力。
采取积极财政措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克服财力困难,重点支持市政建设、保障房建设、环境保护建设、公益事业等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实事;加强资金筹措,支持融资平台切实发挥作用。一是支持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及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6705万元,完成省道307线(宁化段)、省道205线(宁化段)、永宁高速公路连接线等公路路网建设。大力支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投资8759万元,用于城区路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人行道、夜景亮化工程、自来水工程等项目建设。筹资2000万元用于市民休闲广场建设;投资500万元进一步完善体育设施建设,丰富广大群众文化体育生活。二是支持企业发展,用好用足企业扶持政策。一年来,全县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466万元用于园区建设,积极扶持企业发展,找准目标,对接项目,为长宁纺织、利丰化工、三益融资等企业争取各类补助资金990万元。促进全县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共兑现各种企业扶持奖励近2600万元。三是支持农业发展。累计向上争取农田水利、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等重大专项资金19335万元,县财政相应配套投入资金1960万元,重点支持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现代农业、农业服务体系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农业企业资金投入,拨付农业发展基金600万元、油茶示范林建设补助资金210万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8435万元,开展退宅还耕、农村公路等项目建设。四是支持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累计投入8292万元,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推进宜居宜业城市建设;支持重点流域综合整治、水源地保护工程和环境执法监测体系建设,支持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低碳产业,支持生态公益林和城乡绿化工程建设。五是支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积极向上争取资金7800万元,确保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资金需求;加快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拓宽水土流失治理投入渠道,投入资金3800万元,全面进行封山育林治理。
(四)强化监督检查,财政监管不断完善。
一是严格财政管理。加大对民生政策实施情况和财政专项资金检查,健全财税监管机制,参与BT项目建设监督服务,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完善财政支农项目库,做好强农惠农资金督查管理和资金拨付,加强多方面管理,从源头上防止骗补行为的发生。二是开展政府性投资项目评审工作。全年完成投资预算评审项目32个35363万元,核减金额4293万元,核减率12.14%,完成结算审核项目34个2624万元,核减金额503万元,核减率19.17%。三是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建立政府采购信息系统网上商城,实现单位采购预算、采购建议书申报和审批、协议供货等业务网上办理,全年政府采购81宗,采购预算资金2455万元,采购资金2119万元,节约资金336万元,节约率13.68%。四是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完成国有资产管理营运转制清产核资工作,升级完善国有资产动态监管系统,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稳步进行,建立三级管理平台,实现全过程动态监管,为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数据支持。
(五)深化财政改革,理财水平明显提高。
稳步推进财政运行机制改革,不断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体系,公共财政管理能力持续提升。一是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细化部门预算支出,规范本级财政资金审批程序,加强部门预算、预算执行及决算的衔接,强化预算支出执行刚性。二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稳步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2012年全县102个行政事业单位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清理和归并各单位银行账户,撤销到期专用账户 22个,同时实行印鉴、凭证“两分开”,层层监控,对资金流向从严把关,财政资金管理步入规范化轨道。三是扎实做好“营改增”试点工作。今年8月以来,根据中央、省要求,积极开展“营改增”(营业税改增值税)工作,成立机构,调查摸底,制定方案,宣传发动,狠抓落实;2012年11月1日“营改增”试点工作在我县顺利启动,总体运行良好,确保改革平稳推进。
2012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县财政经济提质增效、跨越发展的一年。这一年财政事业取得的新成绩,是县委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协同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不足:财政收入总量较小,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主体税源缺乏,工业经济总量不足;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等仍需大量财政投入,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财政监督有待进一步加强,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3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3年财政预算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狠抓增收节支,壮大财政实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以人为本,依法理财,先行先试,激情创业,进位赶超,积极支持各项体制改革和创新,促进我县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41243万元,比2012年增加5688万元,增长16.0%;基金预算收入安排20953万元。
根据上述收入安排,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加上级财力性补助21409万元,扣除体制上解670万元,当年可用财力61982万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相应安排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1982元。基金预算收入20953万元,相应安排基金预算支出20953万元。
以上收支项目,请各位代表参阅附表及说明。
三、创新思路,锐意奋进
确保完成2013年财政预算任务
2013年是我县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闽赣边界中部工贸文化旅游强县的重要一年,也是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关键一年。在财政工作中,必须创新思路,锐意奋进,确保圆满完成财政预算任务。
(一)培植后续税源,切实增强发展后劲。
以财源建设为核心,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全县产业发展方向,支持工业园区建设,把工业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优先谋划、优先安排、优先推进,切实做到力量向工业集中、政策向工业倾斜、资源向工业配置、资金向工业投放,以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县域经济总量快速扩张、实力快速增强。促进华侨经济开发区、湖村工业重镇等重点产业集群和基地建设,加快形成钨矿、石灰石、稀土等产业链的发展,促进重大项目达产达效。支持科技创新和第三产业发展,建立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引导企业和民间资本投入,重点支持重大科技开发、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产业化培植计划项目和应用示范项目,增强发展后劲;设立并用好第三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现代物流、旅游、文化等第三产业发展。进一步强化城市经营意识,促进土地出让金增收,增加政府基金收入;密切关注我县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变化,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研、监控,做好住房公积金资金运行分析,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我县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落实招商引资,选资奖励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吸引更多工业项目落地,逐步促进优势资源要素向园区集聚、重大产业项目向园区集中;着力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和民间融资管理,健全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推动创业投资、小额贷款公司等非金融机构发展。
(二)狠抓收入征管,确保完成预算任务。
加强财政经济运行情况监测,全面、深入、准确地把握好经济运行和财政收入情况,继续加强税政、税源调研,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纳税情况分析,有针对性地调整收入征管的关注点和着力点,着重抓好重要领域、重点环节的收入组织。全面加强税收征管工作,加强税收收入管理,完善财税协同治税机制,促进税赋公平合理,实现涵养、壮大财源和应收尽收的有机结合,加强监控,依法征管,促进经济增长与财政增收的良性互动。不断完善财税联动机制,完善收入征管体系,落实财税协同治税机制,创新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税收稽查力度,强力清理核实各项欠税,做到依法治税,应收尽收。全面推行非税收入集中征缴模式,强化非税收入管理,利用非税收入信息系统,加大非税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力度,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非税收入增长机制;加强罚没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等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保持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确保非税收入平稳增长。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目标考核制度,建立税收征管的激励机制,落实收入任务,强化序时监控,密切关注经济结构、税源结构、重点企业,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目标考核制度,调动财税部门组织收入的积极性。
(三)落实目标责任,积极争取上级支持。
认真把握上级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确保项目落到实处。依托自身优势,抢抓机遇,紧紧抓住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省市政府《关于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意见》在财税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国土资源政策、生态补偿政策、人才政策、对口支援等方面对原中央苏区县倾斜的机遇,认真研究上级政策,做到吃透精神、了解意图、把准走向,力争在财力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革命老区专项转移支付、财政收入增长考核奖励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精心申报项目,夯实基础,针对我县稀土、石灰石、薏米、油茶等产业的规模特色和品牌优势,积极引导企业立足优势、挖掘资源,包装申报项目;建立项目库动态管理机制,逐步推行部门项目资源共享,协同相关部门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计划走、计划跟着政策走的要求,搜集整理和包装储备项目,使项目潜力得到最大挖掘、项目效应达到最大化。改进争取方式,确保成效,充分挖掘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加强沟通联系,力求在项目决策时得到上级关心和支持;及时梳理项目申报渠道,认准重点项目申报门路,少走弯路,确保成功率。加强协调配合,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对口支援,力争中央国家机关或省上的对口支援;积极筹措项目配套资金,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加大配套资金筹集力度,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四)压缩一般支出,保证民生支出需要。
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构建并完善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的财政保障机制,落实财政保障水平与经常性财政收入协调增长的长效机制,强化预算部门支出责任,严格预算执行,从严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妥善处理好财力不足与稳定发展资金需求间的矛盾;加大对教育、社保、科技、文化等民生和社会事业领域的投入,全力保障重点民生工程建设资金。做好资金调度工作,保证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支出需要,重点落实民生和社会事业各项基本支出需要。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支出增长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逐步实现“十二五”教育发展纲要提出的财政投入目标;支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优化城乡学校布局,推进农村校、薄弱校改造和城区学校扩容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支持幼儿教育发展,足额安排教育经费,落实 “两项督导”。支持文化事业发展,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对接好上级政策,争取上级支持,加大公益性文化设施投入,支持“红色文化”建设和“客家文化”发展,加快打造“海西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打响“客家”品牌,提升“客家”品牌的文化内涵,不断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水平和文化创造活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农村低保政策,保障农村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完善就业再就业补贴政策,支持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力争新农保全覆盖。积极筹措资金,加快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支持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积极筹措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建设资金,全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对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和环境保护的投入,支持创建省市文明城市,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加大财政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支持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社区医疗服务、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促进城乡医疗服务体制改革,着力支持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和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改善基层卫生医疗条件,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健全财政支农机制,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继续落实农资综合直补、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努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大对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建立农业保险、农村公路、农田水利、农村安全饮水、农村沼气工程的财政扶持体系;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丰富基层文化生活,加大公共文化和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支持文化产业培育与发展;落实传统文物、文化保护专项资金,保障相关文体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支持公共安全建设,确保政法、安全、维稳等必要支出,建立完善政法部门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处理突发事件和基层政法机关运转所需经费,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建设“平安宁化”,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促进社会和谐。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支持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水源地保护工程和环境执法监测体系建设,支持生态公益林和城乡绿化工程建设,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五)推进体制创新,加强财政监督管理。
积极推进各项财政改革,创新财政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加强部门预算执行管理,推进预算公开,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和严肃性,提高财政资金运行质量。要完善部门预算、细化预算科目,实行部门预算执行的精细化管理。强化预算管理,提升预算编制质量,重点抓好支出管理。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规范支出管理、硬化预算约束,提高财政直接支付比例,减少中间环节,加快资金到账速度,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减少和杜绝财政资金被挤占挪用,提高财政资金运行质量和效益。同时,推进公务卡消费改革,做好非税收入收缴改革扫尾工作,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和债务监管,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强化国有资产信息化动态管理,加强对全县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优化组合,盘活资产存量,加快整合营运,发挥好资产整体效率;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改革,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推进公共资源统一交易,通过资源交易中心公开招租,有效防止暗箱操作,增加了租金收入,实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预算编制和财政资金管理的有机结合。强化部门支出绩效理念,推进绩效管理制度建设,完善财政部门内部绩效管理工作操作流程,建立以基本建设、民生工程和涉农资金为评价重点的财政支出绩效管理体系;积极开展部门绩效管理工作,加快绩效目标管理体系建设,将综合绩效考评结果运用到预算安排中,增强预算的约束力,研究制定科学、规范、易于操作的绩效评价体系,建立重点支出项目跟踪问效制度,稳步推进实施。建立以绩效目标为导向,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结果应用为保障,以改进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控制节约成本、提高支出效益为目的,覆盖所有预算单位和财政性资金,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预算管理体制,提高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强化财政监督检查,不断完善财政各类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深入开展事关促进发展、改善民生等重大财政政策执行情况和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防止资金挪用,确保专款专用;进一步加强民生资金、预算执行和重大财税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完善项目预审、初审和评审“三审制度”。
各位代表,做好2013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意义深远。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强烈的赶超意识,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加快发展,以更大的力度、更高的效率做好各项财政工作,为全面推进宁化经济社会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